1 / 8
文档名称:

作家的“生死场”.pdf

格式:pdf   大小:1,153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作家的“生死场”.pdf

上传人:小舍儿 2022/7/14 文件大小:1.1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作家的“生死场”.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作家的“生死场”
□万小英
我们对作家,尤其是小说家推崇,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
可以是“上帝”,对笔下的人物有生杀予夺的权力或权利。作家的
创作,也可以说,创造了平行于现实的另一个世界。
文学是什明声称“能够毁掉作家,才能做批评
家”。批评家对作家及其作品的力度,可以达到这般“凶狠”。但是
作家毫无办法,很多时候只能无奈地承受。但是,有些作家并不愿
意坐以待毙,也会拿起武器将批评家“置于死地”。
马塞尔·莱希-拉尼茨基(1920—2013),是德国知名度最高的
批评家。他牢牢把控着德国电视文学批评界的话语权,每年从出
版的大量文学作品中,替读者挑选出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大大
强化了文学批评家的作用与价值。但是莱希-拉尼茨基的批评常
常是论战式的,他认为批评家应该把话说透,哪怕这会让作家极度
难堪甚至是致命。因此人们给他取了“文学教皇”“外科医生”“法
官”“裁判”“异端裁判官”“魔王”“死神”等绰号。他把“颁发死
78亡证书”视为己任,喜欢将人一棍子打死;但是作家们更怕他沉默,
因为沉默意味着他们的作品不必存在。
可想而知,莱希-拉尼茨基得罪了不少大牌作家,但他看走
眼的记录也很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就是其一。
1959 年格拉斯的《铁皮鼓》出版。莱希-拉尼茨基1960 年1月1日
在汉堡《时代》报上写道,格拉斯“眼下根本就不算一名优秀作家”,
而“更像一名擅于煽动观众的吉普赛乐手”;他还说:“如果小说删
去至少二百页的话,也许会好上许多,不过即使如此也定然不是什
么重要作品。”他的结论是:“《铁皮鼓》不是一部好小说,但格拉斯
身上总的说来潜在着一些天分。”他对格拉斯的其他作品也不留情
面。在评论《说来话长》时,上句话还在夸某一段落写得如何好,
下句话就抱怨:“这本七百八十一页的书就这五页拿得出手。”《辽
阔的原野》也被他严厉批评,《明镜》周刊封面甚至出现莱希-拉尼
茨基怒撕格拉斯新书的画面。后来,他承认自己对《铁皮鼓》的负
面评价是自己书评生涯中“两次最严重的误评”之一。
挨骂的作家也心怀不满。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恶声祝
莱希-拉尼茨基“早死”。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则真的模拟了“弑
杀计划”,写了一部小说《批评家之死》,影射莱希-拉尼茨基“被杀
了”,将作家和评论家之间的恩怨公布天下。
马丁·瓦尔泽,1927年生,已出版了二十多部长篇和中篇小说,
除了诺贝尔文学奖,揽尽顶级德语文学奖项。虽然他被莱希-拉尼
茨基誉为“驾驭语言的能手”,但也承受了他将近四十年的残酷批
评、无情打击。
莱希-拉尼茨基并不否认瓦尔泽是个天才。他在评论瓦尔泽
长篇小说《时间过半》(1960)时感叹:“也许还从来没有一本写得
如此糟糕的作品表现出如此巨大的才华”,甚至把瓦尔泽看作“他
那一代作家中最有特色的一个”。但是他对瓦尔泽的长篇小说《爱
的彼岸》(1976)的评论在文学圈内无人不晓:“这是一本无足轻重、
79糟糕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