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回家过年.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回家过年.doc

上传人:iris028 2022/7/14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回家过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回家过年
———大项目建设提速年中在哈农民工满载而归
2011年1月24日 第04版
本报记者 鞠红梅/文 本报记者 张大巍/摄
  你知,或者不知道
  用工量就在这里 
  不少只多
  你想,或者没想到
  收入就政府建的,张立峰就带着自己村和周边村的人来干,一直干到第六届。
  之后,他带着农民们去雪博会堆雪,即给雪雕工匠们堆雪坯子。张立峰觉得,堆雪比堆冰安全,不容易受伤。知道他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木兰、宾县、铁力等地的农民想干这活儿都来找他。去年从11月末到12月末,他带着近百人吃住在雪博会园址里。给工人开工资,堆雪每立方米10多元钱,清雪每立方米6元钱。在张立峰供吃供住的情况下,一个农民工一个月可以挣近3000元。
  做“带头人”不像纯打工的农民工,工资只会随着物价的上涨而提高。张立峰觉得,去年人工费和雇铲车、吊车的费用都在上涨,连做饭的白面价格都翻了番,之所以去年的收入能比往年高,也是因为他干得年头多了,知道如何节省各项开支。
  其实,张立峰只是1/10000。在我市的农村活跃着1万多名“带头人”,他们原来也是普通的农民工,因打工的年头多了、人脉广了,就带着更多的农民出来打工。市农委劳转办的赵冬亮更愿意称呼他们为“能人”。劳转办在转移剩余劳动力时也特别提倡“能人带动”。从能带出二三十人的到能带出二三百人的,都算。他们的收入也差别很大,从收入六七万元到上百万元的都有。
  曲艳波只是1/6000
  年前去扫几场雪 过年不愁没钱花
  你是谁?你做了城市的365行,城市产业的链条和生活的齿轮离开了你,一天也不能运转。
  “扫一次雪10个小时100元钱,我们的‘领导’人挺好,干六七个小时也给100元。一家四口年前进城扫5次雪,2000多元钱就够过年的了。”曲艳波是去年才开始干清雪这活儿的,收入多少他无从比较。但他自己挺满意:这活不累,就是冷点儿,闲着的时候挣点过年钱不是挺好吗。
  曲艳波是双城市五家镇解放村一名45岁的农民。他的主要工作和收入还是务农。他跟记者说:“你们可能都不了解农村,农村这几年在逐步发展,变化很大。比如说每年收到家后11月份再卖的干玉米粒,,。去年收入就比前年高了不少。”曲艳波对农民工这个身份还觉得挺新鲜:“用冬闲时间去城里扫雪别人也管我们叫农民工,感觉自己多了个身份,挺高兴的。”
  每次下雪,雪量大时,哈尔滨民生街道办事处就会给曲艳波打电话,根据街道办的要求,曲艳波跟着二十或三十个同村的人坐上小面包车,两个多小时后,就会出现在民生街道办管辖的大街小巷。这个冬天,他已经去扫了10次雪。
  这几次清雪,他的邻居满全都是带着老伴和儿子、儿媳一起去的。一次一家人就能挣400多元钱,每人每次还有5元饭钱。早就把过年钱挣出来了。
  其实,曲艳波只是1/6000。我市每年的雪量不同,雇佣的清雪农民工数量也不同。去年,市清雪部门统计,雇用的清雪农民工大约6000人。
  “去年在哈尔滨打工的收入比前年高了25%。”孙庆芳是牡丹江市林口县柳树镇双河村人,现在在哈尔滨做家政服务工作,是来哈尔滨打工的外来农民工中的一员。她通过哈尔滨市妇联妇女再就业中心找到了这个工作,在香坊区一户居民家做家务。这家使用面积50多平方米,她干起来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