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中秋唯美的古诗词精选.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秋唯美的古诗词精选.docx

上传人:PIKAQIU 2022/7/1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秋唯美的古诗词精选.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秋唯美的古诗词精选

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宋代〕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人奈何?”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奇: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奇,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冲突。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抱负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现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冲突。
下片抒写的豪情壮志,他要趁着美妙的月夜,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的山河。毫无疑义,这是他爱国思想的写照。“直下”,这里指目光始终地往下。最终又从天上写到人间,传奇中月亮里那棵高大的桂树拦住了很多月光。为了使月光更清晰地照亮祖国大地,在最终两句写道,听人说:砍去那些摇摆(婆娑)的桂树枝叶,月亮便会更加光明。这是含蓄地说,铲除投降派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事业的成功。唐朝宏大的诗人杜甫在《一百五日夜对月》诗里写道:“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这里辛弃疾用“人道是”三个字,表示前人曾说过这个意思。


这里所说的拦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由于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行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抱负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规律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一剪梅·中秋元月
辛弃疾〔宋代〕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月也杯中一作:月在杯中)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沉着,杯且沉着。
译文
回忆从前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皓月也倒映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台举杯赏月,可是乌云密布,雨水浸湿了纱窗,哪里还有月光。
我简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高照,让我们渐渐把酒喝几盅,渐渐把曲唱到终。


赏析
该词上片描写了词人回忆曾经在一个晴朗的中秋,置身丹桂丛中,月波花影荡漾在酒杯中,而今晚云雨湿了纱窗,只有蜡烛闪光的情景,下片描写了词人想要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宫,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只得在烛光下渐渐喝酒、唱歌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上片,用比照的手法写今宵中秋无月之圆满。
起首二句,逆入,因今思昔。起笔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