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7
文档名称:

壮族风情录.doc

格式:doc   大小:1,872KB   页数:10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壮族风情录.doc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17/6/19 文件大小:1.8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壮族风情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少数民族风情录目录 1、壮族风情录………………………………………………………… 2 2、满族风情录………………………………………………………… 13 3、回族风情录………………………………………………………… 23 4、苗族风情录………………………………………………………… 31 5、维吾尔族风情录…………………………………………………… 41 6、藏族风情录………………………………………………………… 51 7 、傣族风情录………………………………………………………… 61 8、朝鲜族风情录……………………………………………………… 71 9、白族风情录………………………………………………………… 83 10、哈萨克族风情录…………………………………………………… 95 2 壮族风情录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 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壮族的先民是属古代百越族群, 建国后经民族识别, 统一称为僮族。 1965 年, 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 将宋代以来文献记载的僮族改称壮族。一、民族历史壮族主要居于岭南。岭南地区自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居住, 在先秦时代, 壮族就属于百越的骆越、西瓯等, 远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 有柳江县的“柳江人”和,“甘前人”, 来宾市的“麒麟山人”, 荔浦县的“荔浦人”。都安县的“干淹人”和“九楞山人”, 柳州市的“白莲洞人”和“都乐人”桂林市的“宝积岩人”, 田东县的“定模洞人”, 灵山县的“灵山人”等等。这些古人类所在的区域,恰好是壮族先民的活动地域,也是今天壮族的聚居地区。据此部分专家推测壮族为这些古人类的后代。先秦时期, 广西为骆越国, 居住着百越中的" 骆越"、" 西瓯"、" 苍梧"人。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著名的方国, 最早见于《逸周书· 王会》, 其中提到“路人大竹”, 朱右曾《逸周书· 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 疑即骆越。”路即骆, 此说中的。《逸周书》亦称《周书》, 乃先秦古籍, 多数篇章出于战国, 其中所记商周之事, 必有所本。在《吕氏春秋· 本味》里, 又提到“越骆之菌”,汉代高诱注: “越骆,国名。菌,竹笋。”越骆是汉语提法,意为越(山) 谷或越鸟, 越人语言倒装为骆越。“僮”这个民族名称, 是南宋时出现的。宋人李曾伯在上宋理宗的“奏议”中, 曾提到宜山有“僮丁”。宋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进一步指明南方“洞民”“有五: 曰苗、曰瑶、口嘹、曰獞、曰仡佬”。以后历代均多沿用“獞(僮)”名, 到明代“獞”名引用逐渐增多, 但往往与“瑶”并举。到清代对“獞(僮)”名的引用已遍于广西各地。 1949 年后, 经过深入调查和进行民族识别, 人民政府把广西、广东、云南等地自称“布壮”、“布土”、“布农”、“布泰”、“布班”、“布陇”、“布诺”、“布衣”、“布民”、“布越”、“布寮”、“布雅衣”、“布曼, ”等等的人们统一称为僮族。后因“僮”字的含义不够清楚,又容易读错音,一九六五年,按照周恩来总理的倡议, 把“僮”改为“壮”,把“僮族”改为“壮族”。民族区域自治。 1952 年 12月9 日在广西的西半部建立桂西僮族自治区, 1956 年春改为自治州。 1958 年3月5 日,建立以原广西省地区为范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 年4月1 日,建立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962 年9月 26 日,建立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3 壮族名称虽随代而异, 其主要源流: 百越一瓯一瓯骆一西瓯骆一西瓯骆越一乌浒一俚僚一僮一俍一沙一侬一壮,为一脉相承。二、服饰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惯, 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 精厚、质实、耐磨, 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 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壮族服饰各有不同, 男子、女子的服饰, 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 右襟衫反膊无领, 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 再开出三四寸而止, 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 用铜扣纽, 再束上长腰带; 对襟开胸, 长仅及脐的紧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而女装为无领右襟,只是衣袖比男装大些,宽大近尺,长至膝盖, 镶嵌绲边, 边条有宽细, 一般在二三道以上。肩内贴布反衬在外, 起缝三线, 名叫“反膊衫”。男女衫的扣钮均铜纽或布纽。男女裤子式样基本相同, 裤脚有绲边, 俗称“牛头裤”。已婚妇女有绲花边的肚兜, 腰裤左边悬挂一个穗形筒, 与锁匙连在一起, 走动时发出“沙啦吵啦”的响声。男子礼服惯穿长袍,外面套上一件短褂,通称“长衫配马褂”,起先是头戴顶圆帽,后来改戴礼帽。到了现代,壮族的穿着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