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敢于惩罚擅长惩罚
长期以来,惩罚作为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开发。许多老师深受“坚持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的理论禁锢,谈“罚”色变,始终将教育的注意力集中在“正面教育”的偏狭区域,。它可以使学生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警醒自责,并对预感到即将失去的优势和自尊而产生焦虑,从而激发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声誉、学业等第、和在别人心目中的美妙形象而长善救失,积极努力。可见,惩罚能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发他们的危机感和焦虑感,使他们从所犯的错误和存在的缺点中汲取教训,增加行为改进的动机强度。同时,“惩罚还能使学生用意志的努力抑制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性格的方法。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第293页)
3、警他。、认同和支持的心理倾向,,发挥集体言论、集体监视的宏大作用,也可以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警他,就是通过运用惩罚手段,教育个别,影响群体,以儆效尤的举措之一。老师通过罚人,明确划出行为
“红灯区”,警他毖后,把正面教育的意图和要求贯彻下去,使之转化为学生和学生集体的自觉行为,这样就不仅教育了个人,也教育了整个集体。
三、惩罚的操作首先要消除思想顾虑,扫除心理障碍,敢于惩罚。因为,,启发学生自觉,或是通过奖赏加强并鼓励学生的行为再生,都还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是非评判才能还不成熟,他们的自我约束才能和意志品质还较薄弱,他们的惰性和拖沓的积习还很顽固。所以施行惩罚式教育管理,加强行为控制,强化纪律的约束机制是绝对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造成奖惩赏罚的双向教育和两极互补,才能防止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手硬,一手软”的偏执单一,摆脱捉襟见肘,“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养成抑制自己情感和不良行为动机的才能,不仅可以用正面引导,说服教育的方法培养,也可以通过纪律约束,用强迫和某种惩罚的方法加以培养。”(南京师范大学编《教育学》第276─277页).
其次,惩罚的成功操作是一种艺术和技巧,、心理、方式、数频、强度、步骤等都要掌握适度,“过”和“不及”都不能发挥最正确教育效果,到达预期目的。所以,我们不仅要敢于惩罚,还要擅长惩罚。擅长惩罚,关键要找到恰切的惩罚形式,这种形式既要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又要有别于
“体罚”,使学生愿意承受它,借以弥补负疚心理。在多年的班级管理理论中,我们对惩罚的形式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究,狠抓了常规式惩罚和评选式惩罚两种主要形式,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1、。主要有以下几条.[1]损坏班级利益,影响班级声誉的,罚为别人或集体做一件好事,以补偿歉疚心理.[2]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的,除必须按要求完成作业外,罚抄写诗歌教育、名人警句数那么,或为大家唱一支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步认识,改正错误.[3]不遵守课堂纪律,损坏公物等,罚为班级买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