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职业道德规范培训
第一张,共七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一个文明社会,应该首先是一个“德”的社会。一个社会把什么东西当成最值得追求和尊敬的,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第二张,共七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做好本职工作,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或凭诚实劳动取得报酬。
较高层次----努力地为人民多办实事、多做好事,不计个人得失。
最高层次---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地工作和劳动,即无私奉献。
第十八张,共七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再如,集体主义原则,其精神实质,是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统筹兼顾,相互结合。如兼顾不了,结合不成,则以集体利益或国家利益为先,个人利益自觉地服从集体或国家利益。如果把集体主义简化为“公私”利益关系。那么集体主义的原则,可划分如下三个层次:
底线伦理即公私分明,绝不以私犯公;
中线伦理则为公私兼顾,以公为先;
高线伦理则为因公弃私,或公而无私,或大公无私。
第十九张,共七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从人际关系上说:
第一层次-------------“为己不损人”。
第二层次------------“为己又为人” 。
最高层次------------“屈己待人”或“舍己为人” 。
正当的利己,合情合理合法的利己,应当肯定,应当允许。利己又利他,主观利自己,客观利他人,或者主观利他人,客观利自己,都要肯定,都要承认他们的合理性,合道德性,至少合乎大众功利主义的要求。 先人后己,或“屈己待人”或“舍己为人”,不但应肯定,表扬,还要歌颂。这是一种很高尚的行为。
第二十张,共七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从人格层次上说。
第一,做知法、守法的人。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一切行为均应合法,因此要树立法制意识。不做违法之事,犯了法,要坦诚面对,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做善良的人,即做有道德的人,恪守社会公德与个人的的私德,不做缺德的事,不做伤天害理的事,不做亏心事,为他人为社会,多做好事。
第二十一张,共七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第三,做道德高尚的人。如同传统道德中的理想人格,“君子”、“贤人”或“圣人”。
做道德高尚的人,是识大体,顾大局,义以为上。善于关怀他人,帮助他人,努力为社会做贡献。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人。
第二十二张,共七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从行为层次看依次为
自私自利境界,
利己境界(不损人的利己)
利己又利人的境界
(互利)先利人后利己(成全他人)或不利己(有时有损于己)只利人的境界。
第二十三张,共七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三)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一个古老而长青的法哲学命题——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法律的功能主要在于惩戒,震慑人的坏心与贪欲,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犯罪。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规范的制度化实践。法律有赖于道德的存在,道德支撑着法律制度的建立,维系着人们对法律制度的普遍认同感。一般情况下,与道德规范相一致的法律规则才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而更具有生命力。这样的法律制度才更加稳定。
第二十四张,共七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法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则是不成文的法”。
法律与道德是两种不同行为规范,它们的产生原因、调整对象、调整范围、表现形式、调整机制、评价标准等方面各有不同。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而道德则不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道德的存在。在法律消亡之后,道德依然存在。
第二十五张,共七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第2
违反道德规范的后果是行为人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以及行为人自身的自责、内疚、忏悔。
违反法律规范的后果,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张,共七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第3,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
道德评价具有“扬善惩恶”的特点,其评价对象包括了“善行”与“恶行”,
而法律评价所针对的主要是违法犯罪行为。在通常情况下,违反法律的行为必定违反道德,而违反道德行为未必都违反法律,道德评价的标准比法律的评价标准更高。
第二十七张,共七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四)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第二十八张,共七十四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