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12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

上传人:云销雨霁 2022/7/15 文件大小:1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锅膏药起火而毁。,因它比之离火下丹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一人下丹,利于操作。,否则易溢出。,必须掌握好药油离火的时刻,以保证成膏的质量。常用以下标准来判断炼油程度:①油烟:始为淡青色,渐转浓黑,进为白色浓烟,撩油时烟更明显,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②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准;③油珠:即“滴水成珠”,取油少许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为准。6.“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下丹时撒布要匀,并不停地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下丹的速度太快易溢锅,且膏药质地不匀;太慢时,则离火下丹的药油温度下降,影响效果。,应熄灭后再下,否则易引起爆炸。、嫩适宜。如偏老,即兑入较嫩的膏药油;偏嫩,则再加热。一般宜嫩些,因摊膏时仍需加热。
  第五步 去火毒
  膏成后,用冷水喷洒于膏药锅内,即有黑烟冒出,然后将膏药拧成小坨,浸于冷水中3~10日,每日换水1~2次。亦有成膏后直接“倾入器中,以水浸三日去火毒用。”
   第六步 加细药
   将方中的贵重细药,如冰片、麝香等研细面,加入已熔化的膏药内搅拌。
   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
   第七步 摊膏药
   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纸布大小,以竹筷点纸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
   注意:,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涂的面积一般圆形的占膏药褙的1/3,长方形的约占2/5。用于治表的膏药,宜涂薄些;治里的膏药,宜涂厚些。勤换的膏药宜薄,久贴的膏药宜厚。
   第八步 贴膏药
  先将膏药放热水壶或酒精灯、蜡烛等物微火上加热烤软熔化,使温度适宜,即可摊贴。
  注意:,或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或患部用酒精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贴。皮肤有汗或有水汽时不能贴,因这样贴不紧。若气候寒冷粘贴不紧,可在膏药贴上后再热敷一下。,防止膏中铅化物对皮肤的刺激。,局部发痒较甚或发生水泡、溃烂时当取下,用酒精消毒或搽龙胆紫药水,待不痒和伤口愈合后再贴。或采用贴前膏药上撒点薄荷冰等预防措施。重者禁用。,因为煤炉燃烧时产生的致癌物质及有害气体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所吸收,并经皮肤渗入人体,危害健康。,局部有破损者,不宜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乳没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慎用。尤其孕妇的腰、腹部(特别是下腹部气海、关元穴处)、肚脐以及下肢三阴交等穴位处,不能贴敷,以防发生流产等意外。~2天,黑膏药的药效较长,一般可连续贴用1周以上再揭下,所以不宜换得过勤或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