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医美容方药发展史的论文【摘要】中医美容源远流长,其发展大致可划分为 4 个阶段:远古至先秦时期,秦汉三国时期,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宋金元明清时期,在长期的发展沿革中,中医美容已经形成的自身独特的历史理论体系。【关键词】中医美容方剂历史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同样,也是美容研究的渊源考察文物。可以看到我们先人在二千年前就已经能研制简单美容制剂。浩翰的古籍里,有关美容的论述丰富深刻,其实用方笺也屡见不鲜。自战国至清末的医籍、医著中,就有增白悦颜、祛斑莹面、毛发美饰、酒渣粉刺、灭斑除疣、除臭散香 6 大类 1233 首美容方剂, 269 味中草药。当然,这些多数是为当时朝廷贵族服务的。本文对古籍中的美容方药归纳如下。 1 远古至先秦时期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起源时期。甲骨文已记有“疥”、“秓”、“癣”、“疣”等损美性疾病[ 1 ]。殷纣王时期,已研制有“涂脂擦粉”,使用的化妆品——“燕脂”,能收到“桃花妆”的美容效果[ 2 ]。战国时的《山海经》 146 种药物中,有 12 种与美容有关[ 1 ]。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形成于战国至秦时期的医药方剂书《五十二病方》的内容十分丰富,预防和治疗瘢痕的方剂 6 个[ 3 ]。. 《养生方》中有 3 个长寿方,还有“令人面泽”和“去毛”、“黑发”的专方。 2 秦汉三国时期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萌芽时期。《黄帝内经》虽为中医理论巨著,也为中医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有一些治疗美容的方法[4 ]。如《灵枢· 经筋》记载了马膏疗法,用马项下脂肪反复涂摩患处,即将药物和按摩结合起来的一种美容治疗方法。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 100 种关于“悦泽”、“美色”、“轻身”、使人“头不白”的美容药物( 上经 54 种,中经 27 种,下经 19种) ,并提到了美容药品的独特剂型——面脂。另外,汉代 2 位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创立的当归芍药散治疗肝血瘀滞引起的肝斑,麻子仁丸治疗燥热所致的皮肤粗糙,猪肤汤润肤悦颜去皱等方法,至今仍为后人所沿用[ 4 ];《华佗神医秘传》载美容外用复方 10 首,《华佗神方》有美容保健、治疗的内服、外用方共 56 首[ 5 ]。 3 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此为传统中医美容学的形成时期,亦是中医美容方剂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西晋的葛洪《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 2 本书,前者是一本哲学名著,后者是一本医学名著[ 6 ]。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抱朴子外篇》 50 卷中,而《肘后备急方》以其所刊载的美容方剂之早、之多、之专,以及所明显体现出的美学思想,堪称中医美容第一书,其中记载的美容方有 66 条, 应用于美容的药物有 95 种[ 7 ]。南北朝时齐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所载 730 种药物中[ 8 ],有保健美容中药 70 余种,而且对《本经》有所发挥,如藁本,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可作沐药面脂”,这些都被后世广为应用。南齐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也收载了一些美容方剂,共 50 首左右。 隋唐时期初唐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以下合称《千金方》各 30 卷,其中较集中论述中医美容内容的章节有《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下· 七窍病下,列方 81 首;《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心脏,列方 56 首;《千金翼方》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