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分层教学计算机基础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分层教学计算机基础论文.docx

上传人:麒麟才子 2022/7/16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分层教学计算机基础论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分层教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6
1什么是网络环境下的分层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分层教学,是指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把同学的共性以及原有的学****基础、学****方式、态度融入到教学中去,面对不同的同学接受不同的教学方****Word的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制作电脑小报的,这时可以针对A、B、C三组同学,布置以下三种类型的作业(如表1)。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鼓舞同学在把握基础操作的基础上,尽量去完成高一层次的作业,进而使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样各层次的同学基本上可以达到共同进步。同时由于差生可以和优等生一样完成学****任务,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增加学****信念,激发学****动机。再次是依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教学中有80%左右的试验内容。在学校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老师可以将一些演示试验让同学进行分组试验,以此来增加同学的试验操作力气。让同学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进行探究性试验,从而加强他们分析问题和相互协作的力气。另外,老师还应通过争辩、辩论及回答问题等方式,引导同学沟通学****重视方法与学问的和谐同步进展,并留意对同学进行思维和力气的训练,将同学带入其智力最近进展区。为此,笔者利用网络的电子公告功能,开拓了一个争辩区,允许同学提出问题,各种见解,老师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并在此过程中收集他们出错的信息,准时调控课堂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问是学****者在确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伙伴)的关怀,通过相互协作而实现的主动建构学问意义的过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消逝和进展,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的应用,使得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实施教学成为可能。笔者依据这一理论,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关怀下,让同学在确定的情景中通过自学和沟通完成学问意义的建构。例如,笔者在叙述“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这一学问点时,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3
(1)设疑探究: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与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相像。还记得在Word中是如何插入图片吗?(同学自主操作、尝试)。
(2)任务(图片):在PowerPoint文件的第2张幻灯片中插入一张来自图片文件夹中的图片(同学自主操作,不同层次的同学任务不一样,这一任务针对低层次组)。(3)同学作业呈现。(同学一边操作一边汇报)。
(4)修改图片:看来PowerPoint和Word具有很多相像的地方。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学如何将插入的图片进行“透亮”和“移动”的处理(同学看书自学)。
(5)可以与别的同学协商 ,尝试还能对图片进行哪些操作。(同学学会运用工具栏对图片进行操作)
(6)同学呈现对图片的各种设置。(同学把握操作技巧,完成学问建构)。
5

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评价就是对同学把握的教学学问的状况进行评价。对同学进行分层评价,就是在同学原有的学问水平基础上,以同学进步和提高多少作为基准来评价同学是否完成教学任务,这是衡量分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比如:分层次的测试题由浅入深,拉开档次,确定测试梯度,同卷不同要求。如试题十道,外有加试题,C组必答前六道题,选答后两道题;B组同学必答前八道题,选答后两道题;A组同学必答全十道题,再选答附加试题。在教学中,除了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外,还要充分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