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中原饺俗文化探秘.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原饺俗文化探秘.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2/7/16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原饺俗文化探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原饺俗文化探秘
张帅峰饺子,集面食菜食于一身,兼充饥调味于一体,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沿革,它不仅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食品,而且形成了以它为中心的饺俗,从果腹充饥满足食欲的生理需求,扩充到内涵丰富的文化需要。北方饺子的品种纷繁多样,吃饺子的****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大家对面,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另外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如针、织布梭、弹花棰、纺花锭、剪子、蒜瓣或算盘子(象征能掐会算、聪明伶俐)等。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愿望。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置在偏僻的地方,焚香、点纸,一齐跪在月下向织女祈祷:
生活茶饭,多教几遍,
七个姑娘给你来送饭。
念完祷语后,七个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饺子,然后把七个大饺子放在一个篮内,挂在椿树上。七个姑娘一齐守夜,看守篮子,此举称为“守巧”,谨防爱开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饺子)偷去。第二天清晨,七个姑娘闭上眼睛,在竹篮内各摸一个大饺子。谁摸的饺子内包有针或剪子等东西,谁就是未来的巧手。
豫东的乞巧活动与豫北大同小异,时间比豫北错后一天。主要内容也是包饺子、吃饺子、玩饺子。随着时代的发展,用女红技艺鉴别女子才能的标准不断得到修正。现在,虽然乞巧****俗在农村仍有流行,但已失去了它原始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了少女、***游戏娱乐的一种形式。那种潜在的乞巧意识也很少有人去理会了。 3、冬至食饺
冬至是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称为“冬节”。冬至过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利的日子,因此值得庆贺。古人冬至吃饺子时,还伴有一些祭祀活动。今人祭祖已不多见,但冬至却是地地道道的饺子节。俗语有“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吃饺子的原因,据说缘起张仲景。传说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做官,那年告老还乡,正赶上寒风刺骨的冬天,南阳白河两岸的百姓衣不遮体,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冬至这天,张仲景搭起医棚,支上大锅,用羊肉、辣椒加祛寒药材煮汤。煮熟后,将羊肉、药物用面包成耳朵模样的“娇耳”分给大家。众人吃了“娇耳”,喝了药汤,果然耳朵都好了。人们感激张仲景的恩情,每到冬至这天,都包类似耳朵的“娇耳”吃。冬至食饺的****俗伴随着这一传说,在中原大地上广为流传。
礼仪食饺
饺子作为主食的一种,调剂了人们的生活,丰富了日常和节日吃食。然而,食饺俗的内容远远不止于此,饺子还作为人际交往的礼物,密切了亲友、乡邻关系,它的地位从居家食物上升到馈赠食品,外延不断扩大,内涵也愈加丰富。
1、结婚食饺
在河南中部地区,姑娘出嫁前一天,街坊邻居要给姑娘家送一锅拍(一种圆形的炊事用具)饺子。饺子小巧玲珑,十分好看。哪家捏得好,捏得小,说明哪家人手巧。送饺子的过程,也是炫耀手艺的过程。这些饺子,待嫁的姑娘是不吃的,多由姑娘的父母煮熟后,与送饺的邻居一起分食,以此表示他们的祝贺之意,期望第二天的婚礼顺利进行。
娶亲这天,由娘家备好饺子,随迎娶花轿或汽车带至婆家。饺子的数量根据新娘的年龄决定,若是二十岁,需准备二十个饺子。若是三十岁,就准备三十个饺子。至婆家后,新娘入了洞房,婆家嫂嫂将饺子煮成半熟,端给新娘吃。嫂嫂逗趣,反复询问新娘:“生不生呀?”新娘娇羞难耐,在众人的质问下,不得不红云满面地说“生”,然后将半生不熟的饺子泼在床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