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doc

格式:doc   大小:101KB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doc

上传人:mirfkk 2022/7/16 文件大小:10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语文阅读题答题形式
题型一 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提问方式:1.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2.作者为什么反复说..。这句话?
3.某句话里的.。.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答:写出外表意思;写出深层意思。
(1)对重要词语的__ 和 ______互相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列数字: 用详细的数据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比照、衬托、衬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精品文档请下载)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构造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照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开展(精品文档请下载)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提醒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那么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认、反语、挖苦等意味;
  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区分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精品文档请下载)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说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精品文档请下载)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答复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提醒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开展;
  3、渲染气氛;
  4、衬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构造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照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精品文档请下载)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详细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和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
……、歌颂……、揭露……、鞭挞……、挖苦……、说明……、提醒……、反映……等。(精品文档请下载)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和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精品文档请下载)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 ,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