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鼻鼽.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鼻鼽.docx

上传人:zhuwo11 2022/7/16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鼻鼽.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小儿鼻鼽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 人群鼻鼽的诊断和防治。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4]。
1•小儿鼻鼽(allergi经伏热证鼻痒,喷嚏频频突发,流清涕或黏稠涕,鼻塞,嗅觉减退,可伴有咳嗽、咽 痒、口干烦热,或见鼻衄,鼻黏膜偏红,鼻甲肿胀,鼻腔干燥。咽红,舌质红,苔黄,脉 数。
3•脾气虚弱证鼻痒,喷嚏频频突发,流清涕,鼻塞,嗅觉减退,面色萎黄,食少纳呆,消 瘦,腹胀,大便溏薄,四肢倦怠乏力,鼻黏膜淡红或苍白,下鼻甲肿大,鼻道水样分泌物。 舌淡胖,苔薄白,脉弱。
4•肾阳不足证 鼻痒,喷嚏频频突发,流清涕,鼻塞,嗅觉减退,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 膝酸软,神疲倦怠,小便清长,鼻黏膜苍白,鼻道水样分泌物。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疗
1•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多从肺、脾、肾三脏入手,分辨寒热虚实而随证施治,如虚实夹杂、 寒热并存者,应注意兼顾。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间歇期应补虚以固其本,坚持较长时 期的治疗。
2•分证论治
:温肺散寒,益气固表。主方:温肺止流丹(《辨证录》)加减。推荐 级别:D[11-13]o常用药:党参、炙黄芪、白术、防风、桂枝、荆芥、细辛、苍耳子、辛夷、 白芷、甘草。加减:鼻痒甚加蝉蜕、乌梅;喷嚏多加蒺藜、五味子;流涕多加苍术、鱼脑 石;畏风寒加炙麻黄、干姜;多汗加煅龙骨、煅牡蛎。
2・2肺经伏热证 治法:清宣肺气,通利鼻窍。主方:辛夷清肺饭《医宗金鉴》)加减。推 荐级别:D[14]o常用药:辛夷、黄芩、梔子、麦门冬、百合、石膏、知母、甘草、枇杷叶、 菊花、薄荷。加减:鼻痒喷嚏加蒺藜、徐长卿;咽红肿加金银花、败酱草;鼻流浊涕加黛 蛤散、苍术;鼻流脓涕加胆南星、鱼腥草、龙胆草;咽痒加蝉蜕、牛蒡子;咳嗽加桔梗、 前胡;鼻干无涕去石膏、知母,加南沙参、黄精、乌梅、五味子。
2・3脾气虚弱证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通窍。主方: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推荐 级别:D[15]o常用药:炙黄芪、白术、防风、党参、茯苓、炙甘草、升麻、陈皮、柴胡、 辛夷、白芷。加减:大便溏薄加苍术、益智仁;畏风恶寒加桂枝、川芎;清涕如水量多加 苍术、干姜;脘腹饱胀加砂仁、木香;食欲不振加焦山楂、炒谷芽;多汗加碧桃干、浮小 麦。
:温补肾阳,通利鼻窍。主方: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推 荐级别:D[16]o常用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肉桂、熟附片、 细辛、苍耳子、辛夷。加减:大便溏薄加肉豆蔻、补骨脂;小便清长加益智仁、乌药;鼻 痒多嚏加乌梅、五味子;清涕长流加苍术、桂枝;畏风易感加炙黄芪、白术、防风;多汗 加煅龙骨、煅牡蛎。
3•中成药
、黄芩、荆芥、白芷、桂枝、苍耳子、石菖蒲、黄芪、白术、防风,每 包5g。***剂量:每服1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建议用法用量:每服2〜3岁2・5g、 4〜12岁5g,每日3次。温水冲服。用于肺气虚寒证。推荐级别:D[i7]。
(片)苍耳子(炒)、防风、黄芪、白芷、辛夷、白术(炒)、薄荷,颗粒 剂,每包2g;片剂,每瓶36片。***剂量:每服1包或5〜7片,每日3次。建议用法用 量:颗粒剂: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