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节水灌溉,解水困
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苍溪县,是有名的干旱区,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十分困 难。一遇大旱之年,旱山上的农民要到几公里外担水。“小雨小旱,无雨大旱,一遇 天旱,无水煮饭。”这是缺水山村的真实写照。缺水,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节水灌溉,解水困
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苍溪县,是有名的干旱区,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十分困 难。一遇大旱之年,旱山上的农民要到几公里外担水。“小雨小旱,无雨大旱,一遇 天旱,无水煮饭。”这是缺水山村的真实写照。缺水,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也 使现代农业成了无米之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从1995年开始,苍溪县大力推广多 种节水灌溉技术,建成了 “三微”(微水、微泵、微喷)配套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 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新的路子。
微灌一一节水增产效益高
喷灌、滴灌和微灌,是先进、高效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可以科学、适时、适 量地对农作物补充水分和肥料,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节水、增产、增收 的效果十分显著。苍溪县实行微灌工程补助政策,县财政、农业、农机、水利等部 门为农户提供物质、资金,搞好规划设计和技术服务,依托微型水利工程,大力推 广移动式喷灌、滴灌、微喷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庭园经济、池园经济、田 园经济。特别是在近两年的大旱之年,苍溪的农村经济非但没有滑坡,反而呈现出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喜人势头。据统计,2006年底,全县建成高标准防渗渠道1520 条,总长320公里;建微水池11万口,蓄水1200万立方米,微灌面积16万亩。采 用微灌节水技术的农户,年人均纯收入5000余元。
陵江镇红旗桥村是一个旱山村,农户生产生活严重缺水,一遇天旱,部分果树 落叶落果,农作物枯死。自从村里配套安装了 500亩先进的滴灌技术设备后,不但 使农作物的灌溉得到了保证,而且与常规的灌溉方式相比,至少节水50%,可使农作
物增产40%,还省肥、省工、省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东溪镇农民杨在平住在山上, 种植的7亩猕猴桃没有水灌溉。县科委、县农机局得知后,向他介绍了现代农业节 水技术。他按照设计要求投入两万元,修建了一个蓄水600立方米的微型水池,安 装了节水设备,使喷灌、滴灌、微灌自动化,每年的收入由过去的六七千元,增加 到如今的8万多元。
尝到甜头的元坝镇农民李万秀、李在富更是对滴灌技术赞不绝口,并总结出几 大好处“一是节水,常规灌溉1亩大棚蔬菜浇一次的用水量,滴灌可以够用一个月; 二是省钱,每亩蔬菜的大棚设备投资只需100多元,能够连续使用3—5年,每年的 成本只有20多元;三是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以前浇一次水需要5 — 7小时,现 在电闸一合,只需半个小时就能完成;四是能够保持地温,减小温度变化,减轻作 物病害,整个蔬菜生长期基本不用打药,生产出来的蔬菜无公害、品质好;五是滴 灌可以使蔬菜提前10 — 15天上市,能够卖上好价钱/
微型水利一一“惠民工程”解水困
全民蓄夭水,户户建水池。苍溪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效益、科学规划和分类 指导的原则,大力开展微型水利“户办工程”(即微型水池),建起了与土地分户经 营相适应的现代节水农业新体制。这种微型水利“户办工程”,具有花钱少、建设快、 效益好的优点,政府只需给予少量的资金扶持和引导,便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很适合居住分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