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宜昌三峡导游词
宜昌三峡导游词1
景区方圆数百里,泪淌河穿行其中,群峰峙立,重崖叠嶂,两崖之间,仅四五米宽,仰头望崖,仅见一线天光,古木森森,幽静无比,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泉石上走,鸟鸣山更幽。”飞鸟成群游戏清潭,常有高猿长啼、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渡假区。主要景点有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穿过南津关后,江面由2000多米隧然左右变窄到300米,呈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调斑斓、气象万千的壮美画卷。
灯影峡
过南津关西行约10公里,就到了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当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空衬托着时,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 “净界”,难以言喻,所谓“明月峡”,由此得名。灯影峡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兴奋归来的生动形象:手搭凉蓬、前行探路的孙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安稳座骑,合掌缓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妙不行言。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皮影戏(当地人叫灯影戏),故名灯影峡。
仙人桥
船接着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见一跨径15米,宽仅1米有余的自然石桥,这就是仙人桥。这里是观赏西陵秀色的最佳点,站在仙人桥上俯视,上下百里的西陵峡里大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烟,千轮万舟,形如柳叶,使人仿佛置身天上。传闻有一樵夫为仙女所爱,但仙凡路隔,难结连理,仙女乃抛下裙带化为仙人桥,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诗人田钧有诗云:“仙人桥上白云封,仙人桥下水汹汹,行舟过此停桡问,不见仙人空碧峰!”
黄牛峡
乘船接着西上约10公里,翘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间见一排陡峭的石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绿色山脊,犹如九龙奔江,气概非常宏伟壮丽。那横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黄牛岩,岩下河谷便是黄牛峡。
黄牛峡中乱市星罗棋布,犬牙交织。其间,河道似九曲回肠,泡漩如沸水翻滚,水急礁险,号称黄牛滩。古歌谣发出了:“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行太迟。三朝有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艰难,因为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非常吃力,又要时刻当心,所以行驶缓慢。
感慨黄牛一名由来,贯穿着夏禹开江治水的神话故事。相传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来治理洪水,同时又派遣天神下界来帮助他。当他率民开凿到现在的黄牛峡,天神化为神牛前来帮助。一日,天刚麻亮,有一民妇送茶饭给治水的民夫。她来到江边,猛然看到一头巨大、雄壮的黄牛,身绕霞光,扬蹄腾越,生气地以角触山,忽然天崩地裂,响声如雷鸣。民女吓的瞠目结舌,大声呼喊起来。喊声惊动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从今把影像留在石壁间。传闻诸葛亮撰写的《黄陵庙记》也有这样的记述:熟视于大江重复石壁间,有影象现焉,鬓发须眉,冠堂宛若如彩画者。前竖旗旌,右驻以黄犊;前面还有块岩石呈黑色,吉人牵牛壮。“策牛者何人,尔行何日也?”这是人们对折服大自然的漂亮想象,黄牛象征人民改造河山的宏大创建力。黄牛助禹开江有功,古人便在山下修了黄牛庙来四时祭祀;今日,在这里投资 3。9亿元的国债支持项目黄牛岩生态旅游区正在抓紧建设。
中堡岛———三峡大坝坝址
船过西陵长江大桥,就到了三峡大坝坝址。这里原来是个长方形的小岛,成为中堡岛,是周恩来亲自选定的大坝坝址。中堡岛是个奇妙的岛,历史上不论发生多大的洪水,都淹不了这个小岛。 1870年的特大洪水淹了位置比中堡岛高的多的黄陵庙,却没能沉没中堡岛,这中“水涨岛高”的奇妙,至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说明。
崆岭峡
船驶过三峡大坝后,再西行约10公里,便驶入了一个险峻的峡谷之中,这就是三峡中闻名的崆岭峡。崆岭峡峭壁屹立,如斧削刀劈一般。此峡又称空冷峡,全长约2。5公里。据《舆经纪胜》描述,它:绝崖壁立,湍流迅急,挽舟甚难,务空其(船),然后得过。两岸绝壁之间,夹一天下著名的险滩———崆岭滩。这里水流湍急,大小礁石密布水中。因而有所谓: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