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5说勤奋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
教学重点前预习过的同学一定知道!(板书)
生:一位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
师:不光说出了谁,还说出他是什么朝代干什么的,预习比较充分!
生:还有一位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
师:对了,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勤奋的吗?生:想!
师:把书读好了,你们也就知道了!
师:如今自由去读课文的2、3自然段,做到正确、流畅.
(三)、精读2、3自然段:
A、精读第二段:
师:先请一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大家边听边用笔划出:司马光“勤奋"的词语和句子!(生读略)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注意:用读来交流!(也就是用自己的感觉读出他的“勤奋”)
生:小时候,每当……一直到滚瓜烂熟为止。
(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到滚瓜烂熟为止.)
师:“却”字(师点“却")表示前后做法不一样,司马光不一样在何处?读时注意一下“却”体会体会!(再读)要“躲”起来干嘛?(师点“躲”)别说,读!(再读)听出“勤奋”来了!
(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到滚瓜烂熟为止。)
师:继续交流!
生:为了抓紧时间,他用……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略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听说过“警棍”“警察”,还没听过“警枕”呢!(师点“警枕”)“警枕”有什么用?(生读出来)有了这么个“警枕”,他睡得多吗?可见……(他很勤奋)读出来啊!(生再读)
(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略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原来是这么个勤奋的人,难怪他会编成著名的史学名著《资治通鉴》,而且一编就是19年。
B、精读第三段:
师:刚刚,我们采用抓住“关键词句”朗读体会的方法学习了第2自然段,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第3自然段。
生(学生自主圈划,练习朗读。)
师:如今请交流一下.
生:“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忆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非常注意改进学习方法.”我感觉到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出示: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
师:你很会联络上下文理解词语,把这种理解用读展示出来就更好!从开头读到“名列前茅”。
(出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忆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生(读略)
师:还有想交流的吗?
生:“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