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是论文联盟九把刀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是个关于青春与初恋的故事,简单到近乎平淡,但翻拍成电影后在台湾创造了四亿台币的票房,在香港也进入了最卖座的20部电影的榜单,似乎只要提及片名,每个青春已逝的人都能遥望到自己曾经年少的内心,不仅仅有初恋女友,还有那些年倾注过同样激情的无关风月的记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为这种集体怀旧提供了一个载体,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成为一个能产的语模,成为很多人缅怀过去的标志性噱头,有些人亲切地称之为那些年体。如:
(1)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时尚。(《周口日报》2012年1月9日)
(2)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楼盘。(《钱江晚报》2012年1月19日)
(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动漫片。(《西安日报》2012年2月19日)
(4)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怀旧剧。(《钱江晚报》2012年2月29日)
更进一步,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回忆一起追逐过的事物,还有其他一起经历过的引起共鸣的过往,于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过的语模应运而生,如:
(5)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热闹。(《南方时报》2011年12月30日)
(6)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大学时光。(《镇江日报》2012年1月20日)
(7)那些年,我们一起亏过的理财。(《人民日报》2012年1月30日)
(8)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难忘春晚。(《嘉兴日报》2012年12月30日)
(9)那些年,我们一起剪过的发型。(《沈阳晚报》2012年2月24日)
电影热播让那些年,我们一起过的以五花八门的形式高频率地出现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丰富着我们的双眼,渲染着我们的记忆,勾勒出一幅幅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过的画面,一时间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后续效应就是怀旧蔚然成风。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首先,那些年,我们一起过的语模形式本身的构成特质决定了它就是为了怀旧而生的语模。标志性词语那些年和具有补语性质表示完成的体助词过,都在彰显着这个语模承载的是过去的经历。
其次,在这个创意无限的年代,人们标新立异、跟风的心理使得很多人喜欢用当前最流行的、大家耳熟能详的语汇来标注自己的想法,而网络、报纸等媒体也乐于将这股风潮推波助澜以达到聚焦吸睛的目
的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自上映以来风头很劲,剧中的故事情节让很多人有了记忆中的共鸣,推而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