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新课改”须先“心刻改”.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课改”须先“心刻改”.doc

上传人:妙玉 2022/7/1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课改”须先“心刻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课改”须先“心刻改”
周宴余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课改”成了整个教育研究领域的“动感地带”。众所周知,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至少包括两部分,一是观念、理念层面上的构建,主要解决理论基础和理论继“新课改”须先“心刻改”
周宴余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课改”成了整个教育研究领域的“动感地带”。众所周知,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至少包括两部分,一是观念、理念层面上的构建,主要解决理论基础和理论继承创新的问题;二是具体行动、实施层面的运作,主要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尖锐矛盾。可在笔者看来,与理论上的铺天盖地相比,似乎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有“响大雷,下小雨”或者“换汤不换药”之嫌。探究出现这种“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尴尬原因,我想其中关键的一点是我们这些在教育前沿冲锋陷阵的同志们对“课改”的信仰问题。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就谈不上前进的动力、创新的***、奉献的热情。所以在谈改革方案、方法等等之前,建立对“课改”的信仰、热情至关重要,迫在眉睫。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量,离开改革,我们就很难奢谈什么发展。可以这么说,改革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状态。课程改革自然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尤其在改革意识日益增强、改革呼声日趋强烈、改革热情日渐高涨的今天。处在这样一个客观上需要改革、事实上不断改革的时代,最佳的选择就是真诚地面对课程改革,积极地参与改革。如果以这样一种立足现实的立场来看待课程改革,我们也许就不会再把它视为正常教学的威胁和干扰,而是把它视为个人专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自己日常生活的提升与创新。
既然课程改革是不可避免并且必须的,我们就要坦然接受这样的现实,并融入到课程改革当中去。正如迈克尔?富兰所说:“善于对待变革,就像正常工作的一部分那样,并非与最新的政策有关,而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无法选择存在,但我们可以选择存在的方式。”一味地抱怨,说个人承受得太多,说境况必须改变,这都无济于事。所以,我们不可能等到一切条件都准备好了再去进行课程改革。改革历来都是在不断地创造条件中前进的。适应的程序是开始时要“顺应”,以后再寻找机会改变它;如果一开始就持“逆应”态度,与环境对立,则冲突难以纾解且对自己不利。所以,对在“课改”过程中出现的弊端、漏洞没必要大做文章,以瑕掩瑜甚至一票否决。当然,这里的“顺应”不是“从众”,而是建立在对现实清醒认识和理智判断的基础之上。
课程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的性格结构不断改变的过程,一个不断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每个人除了具有某些惯常的精神状态之外,还具有一些变动不居的性格。前者一般说来,只要环境不发生变化,它就是稳定的。而后者则具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时,“那些分崩离析的要素将通过一种崭新的组合而形成一种全新的人格”。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全新的理念,这就要求改革参与者不仅扮演新的角色,还将随着学生学****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和管理方式,形成新的教学或管理技能,建立新的工作方式。面对这种全方位的革新和变化,以前的人格开始渐渐解体,这就需要对人格作出新的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当新的人格形成之时,也是实现“成长价值”之际。那时候,将如马斯洛所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