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中流砥柱,我国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都比较薄弱,这其中尤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企业家的管理能本法则。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应依据内部控制的理论和规范,借鉴内部控制先进经验,立足于企业实际,在企业整体有效的视角中来构建科学、合理、动态的内部控制体系。在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一般坚持一下原则:
①相互牵制原则。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如果是经过两个以上的有相互制约环节对其进行监督和核查,其发生错弊现象的几率就很低。
②成本效益原则。企业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如果单纯从控制的角度来考虑,参与控制的人员和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严密复杂,控制的效果就越好,其发生的错弊现象就越少,但因控制活动造成的控制成本就越高。一般来讲,只要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
③岗位责任原则。内部控制的设立是与企业的管理模式紧密联系的,企业按照其推行的管理模式设立工作岗位,并赋予其责、权、利,规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处理程序。
(2)内部控制设计的方法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而只有在建立内部控制结构的基础上正确灵活运用各种内部控制方法才能真正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一般有以下方法:
①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②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这种控制方法要求单位明确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③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
有的企业财务不透明,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处理随意性大,会计信息系统严重失真,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有的企业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有的企业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有的企业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
2、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小企业将会面对更大的环境变化和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管制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等生存风险,而实施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包括建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并确认高风险领域,以加强管理。
(1)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
会计信息失真、做假账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普遍问题。中小型企业账目不清、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以达到偷逃税金为目的。中小型企业因其规模小、业务量少、交易金额较小等特点,不易引起各检查机关的足够重视。二是以达到粉饰业绩为目的。有些国有中小企业,为了年终向主管机关顺利交差、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报喜不报忧,只好在账目上做手脚。三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会计根本没有会计资格证书,不具备起码的会计基础知识,难免账务处理不出现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资产安全完整系数低
中小型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未被引起足够重视,在资产管理上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②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收回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帐。③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3)经营活动缺乏有效性和合规性
我国企业上演了多年的“ 三国演义”,即1/3企业赢利、1/3企业亏损、另有1/3企业账面基本持平但实际仍属潜亏。企业绩效低下与内部控制质量不高密切相关。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虽有经营灵活多变的优势,但在实力、资金及知名度上都无法与之抗衡,因此大多难逃亏损的厄运。而在贯彻国家法规制度方面,中小型企业较大型企业而言在进行经营活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