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10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6/22 文件大小:1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文地理总结(二)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认识区域
一、区域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自然与人文;单一与综合)
: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 均质区、功能区

1、整体性:
2、差异性
区域之间普遍存在差异,并不是说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只不过是求大同存小异。
3、开放性:
区域作为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开放性的特点。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一、区域差异表现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 划分依据:气候和地貌
2 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三种理论: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伙伴论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⑴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
⑵内涵: 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和生态持续发展。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教材33页图2-2-2)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⑶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同代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
②持续性原则。③共同性原则。④阶段性原则
: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基数过高,每年新增人口多,每年有高达1/4的新增产值被用于养活新增的人口。)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优→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问题→ a庞大的人口压力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
b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的落后,导致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③深刻的环境危机(a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自然环境面临极大的危机。
b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等环境污染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
另一方面,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
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1)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以及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2)采取措施: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1)面对的问题: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
(2)采取措施:为满足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既要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又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挖掘潜力,促使其增值,并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生活消费等方面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
: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它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切人点和归宿点。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协调和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和全体公民的行动,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前提下,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一、黄土高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