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阿司匹林小综述.docx

格式:docx   大小:5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阿司匹林小综述.docx

上传人:daoqqzhuanyongyou2 2022/7/17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阿司匹林小综述.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阿司匹林
摘要:阿司匹林(Aspirin)也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 诞生于1899年3月6日。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 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 栓形0. g/ml。血药浓度达稳定 状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及血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 时可长达7天。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因药物主要代谢途经已经饱和,剂量微 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该品大部分以结合的代谢物、小部分以游离的 水杨酸从肾脏排泄。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的排泄量增多。个体间可 有很大的差别。尿的
pH对排泄速度有影响,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 离的水杨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则相反。

复方阿司匹林为一复方解热镇痛药,其中阿司匹林和非那西丁均具有解热镇 痛作用。阿斯匹林能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恢复体温调节中枢感受 神经元的正常反应性而起退热镇痛作用;阿司匹林还通过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等的 合成起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阿司匹林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咖啡因为 中枢神经***,能兴奋大脑皮层,提高对外界的感应性,并有收缩脑血管,加 强前两药缓解头痛的效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大鼠经口 LD50为1500mg/kg; 小鼠经口 LD50 为 1100mg/kg。
动物试验在前3个月应用该品可致畸胎,如脊椎裂、头颅裂、面部裂、腿 部畸形,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和骨骼的发育不全。在人类也有报道应用该品 后发生胎儿缺陷者。此外在妊娠后期3个月长期大量应用该品可使妊娠期延长, 有增加过期产综合征及产前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最后2周应用,可增加胎儿出 血或新生儿出血的危险。在妊娠晚期长期用药也有可能使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或早 期闭锁,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曾有在妊娠晚期过量应用或 滥用增加死胎或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可能由于动脉导管闭锁、产前出血或体重 过低)的报道,但是应用一般治疗剂量尚未发现上述副作用。
2阿司匹林的研发及应用

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乙酸酐 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乙酰化的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7年德国化 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 在1897年,费利克斯•霍夫曼的确第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但 他是在他的上司一一知名的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的指导下,并且完全采用艾 兴格林提出的技术路线才获得成功的。
[2]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1899年由德 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

用途一:乙酰水杨酸是制备杀鼠剂中间体4-羟基香豆素的原料。
用途二:杨酸与乙酸。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用于镇痛、解热、抗风湿,促进痛风 患者尿酸的排泄,抗血小板聚集及胆道蛔虫治疗。
用途三:用于制造室外及有强光照射的结构件、器械部件,如汽车车身、农机部 件、电表和电灯罩、道路标记等。[3]
用途四:解热镇痛药,用于发热、疼痛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用途五: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具有解热、镇痛、抗 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