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写景的古诗词《采莲曲》阅读.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写景的古诗词《采莲曲》阅读.docx

上传人:游园会 2022/7/17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写景的古诗词《采莲曲》阅读.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写景的古诗词《采莲曲》阅读


采莲曲
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明丽犹如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方也不算新奇。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方,而是描绘出一幅漂亮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艳丽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艳丽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漂亮的大自然的一局部,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实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辨别,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牵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突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视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异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值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会。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旧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唱歌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视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布满青春活力的欢快心情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终,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消失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漂亮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由于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闲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呈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赏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头就呈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漂亮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方虽不新颖,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漂亮的衣裳,两者相互衬托,恍若一体。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奇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一样,好像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由此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感受到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灵。娇艳的芙蓉花好像都朝着采莲女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