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资料:《法不可违》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0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资料:《法不可违》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6/22 文件大小:1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资料:《法不可违》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七下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课程
标准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材
分析
 。在上一框题说明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生活离不开法律之后,本框题更深入地介绍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及我国刑罚的种类,为下一框题《防患于未然》的教学打下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铺垫。
,理论性较强,宜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典型生活事例的分析、归纳,使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形成认识。
学生
情况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不稳定,叛逆心出现端倪,做事易冲动;遇事开始有主见,勇于怀疑,但往往很片面,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在认识和态度上容易产生偏差。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我校校风严正纯良,学生上进心强,遵纪守法,但也有少数学生规则意识淡薄,行为****惯不好,或者误以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特殊保护,犯了法也无所谓,需要教育矫正。
重点
难点
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我国的刑罚。
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异同。 
教学
目标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感悟,树立遵守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做执法守法爱法的人;
:通过自学书本和分析案例,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以及我国刑罚的种类;
:能结合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资源
准备
 新闻视频、参观法院的相片、学生做好相关知识的储备与拓展,如有关法律、犯罪、刑罚等相关内容,查找并阅读刑法、行政法、民法等相关条款,搜集相关的典型案例与素材。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闻
导入
 
复****旧课,再一次回顾三种社会规则:道德、纪律和法律,强调规则重要性。操作多媒体播放新闻视频:
2014年4月15日,一对大陆夫妻让孩子在香港旺角街头便溺。期间路过的港人王某拍下小童便溺情景。大陆夫妻发现后要求取走拍摄内容遭拒,进而引起双方冲突。
冲突情景被路人拍下视频发布到互联网上,数个香港媒体零星报导后,引起网友争议。随后大陆媒体开始报导此事。在此背景下,大量过激言论和陆港对立情绪逐渐扩展成陆港两地网民之间的一场风波
总结,引出“法不可违”的课堂主题。
 
观看视频
 
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养成科学作笔记的****惯。
自由发言
指导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学课文91-96,进行设问:社会上乃至身边存在哪些违法行文?
板书学生答案,并有意识地归类,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带着问题联系生活见闻,回答疑问、归纳违法含义
 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能够自由融洽地谈论、交流

合作
探究
(1)展示学生到市人民法院参观的图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