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白居易诗两首.ppt

格式:ppt   大小:4,008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白居易诗两首.ppt

上传人:miaoshen1985 2022/7/17 文件大小:3.9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白居易诗两首.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诗歌朗读:
写作背景:
元和五年( 810 ),白居易的好友元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诗歌朗读:
写作背景:
元和五年( 810 ),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 “ 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 (其一), “ 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 ” (其五)。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
诗歌注释:
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放言:言论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
诀:判定。
狐疑:犹豫不决,俗说狐性多疑。
真玉烧三日不热。
枕、樟木生长七年后才能区别。
向使:假使、假如。
复:又。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赠一法为其排解忧烦。
表明此“一策”是作者久藏心中之物,也说明了彼此间诚挚的情谊。
又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
说它简单易行。

诗歌分析:
首 联: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说明是怎样的“一法”。虽未直接说出,却令人有所悟。
说明此“一策”必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
则形象地表明还需要一定的方式。
诗歌分析:
颔 联:
“三日”与“七年”:

“烧”与“辨” :
正面说明
方法正确
说明方法很简单:
让时间去考验。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诗歌分析:
颈 联:
反面说明
方法正确
指出识别人事的真伪尤其需要时间的决断。说明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举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个事例,说明此“一法”的灵验。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暗示好友:莫要怨愤伤自身,待以时间辨真伪。
深情勉励友人要自信,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坚信舒心的一天就会来到。
这正是诗人对生活的总结,既是写给友人的,也是自勉,从中更可看出诗人那磊落的、坦荡的襟怀。
诗歌分析:
尾 联:
诗歌通过引用“试玉”、“辨材”、“周公”、“王莽”这些生活中和历史上的事例,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时间是检验一切的试金石。
诗歌中心:
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意义的哲理诗。诗中借用比喻和历史故事,说明了辨别人才好坏的方法。特别是三、四两句,作者运用典故,证明辨别事物真伪,评述历史人物功过,往往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实践考验,才能判断出是非,得出可靠的结论来。最后四句诗,过去常为一些小说引用。例如《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写曹操大宴铜雀台,对诸文士谈到自己的生平志愿之后,作者就引用了这四句诗。
诗歌小结: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诗歌朗读:
伐薪烧炭南山中。
卖炭翁,

两鬓苍苍十指黑。
满面尘灰烟火色,
bìn
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得钱何所营?
经营
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身上衣正单,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zhé
niǎn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jì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皇帝的命令
大声呵斥
chì
chì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宫使赶着就要走,(老翁)舍不得也没有办法。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同“值”,
价钱、代价。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做了哪些事?
2、小结: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人物描写 对比
3、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卖炭翁辛勤劳动所得被掠夺一空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