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也谈民用住宅暖通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也谈民用住宅暖通设计.doc

上传人:王善保 2022/7/1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也谈民用住宅暖通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也谈民用住宅暖通设计
摘要:作者就暖通设计在贯彻执行现行规范、规定、标准方面,在工程设计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下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暖通工程;存在问题;解决办法;探讨。
,只是从当前节约型社会出发,设计应在安全适用的前提下力求简单、经济。

《高规》对排烟风机排烟量作了明确规定: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防烟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60m3/h计算,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120m3/h计算。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指的是选择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并不是指防烟分区排烟量加大一倍(对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仍然按防烟分区面积每m2不小于60m3/h计算),而是当排烟风机不论是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只按两个防烟分区同时排烟来确定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并应考虑10%~20%的漏风量。比如排烟风机垂直方向担负两个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有的设计就误将各层防烟分区的排烟量按各自的面积每m2不小于120m3/h计算,而不是按各自的面积每m2不小于60m3/h计算,无形中将垂直方向各防烟分区(内走道)排烟量加大了一倍,致使各层排烟风管、排烟风口设计都偏大。

空气处理机组、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等设备的进出水管上未设温度计和压力表,不便于系统今后的运行管理。冷却塔的补水总管上未设水量计量表。冷却塔的“飘水”问题是目前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过多的“飘水”导致补水量的增加,增加补水费用。设置水量计量表便于运行管理时能对冷却塔的耗水量予以计量和记录,并逐年比较,主动建立节能和监管意识,减少水的浪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对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单元式机组能效比及溴化锂吸收式机组性能系数均有规定,唯独缺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性能系数的规定,以至于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节能报审表中不知将其归入哪一类。只是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中对其有如下节能规定:①机组应在产品性能测试条件下,具有较高满负荷的能效比;②机组应在额定性能工况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系数的算术平均值[(IPLVc+IPLVh)/2],用于大型建筑时,;③冬季制热条件下,室外机融霜应快速、合理,具有较高的综合制热能效比;④机组应满足夏季设计工况下的冷负荷,还应满足冬季设计条件下的实际供热量,,应采用其他供热方式。


设置采暖入口时,既要考虑室内采暖系统的合理性,又要考虑与室外管线衔接的合理性,不能只图室内系统设计方便、省事,而不顾及室外管网系统。然而,有的工程采暖入口设置过多。如某7层综合楼,室内采暖系统分为10个环路(1~2层4个,3~7层6个),采暖入口也设置10个,同外线衔接点过多,几个方向均有,不仅给外线施工造成麻烦,也给将来室内系统调节带来不便。






采暖系统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①有的采暖系统由1根主立管引进,分几个环路,分环上不设阀门,给系统运行调节、维修管理造成不便。②有的采暖管道布置不合理,与建筑专业不易协调,或某病房采暖立管直接立在窗子上,既影响使用,又不雅观。③有的供、回水干管高点漏设排气装置,一旦集气,难以排除,影响系统使用。④有的采暖系统为同程式,一个环路单程长300m,致使供、。⑤有的采暖系统为双侧连接,两侧热负荷及散热器数量相差悬殊,而两则散热器供、回水支管却取用相同管径,两侧水力不平衡,难以按设计流量进行分配。⑥不计算采暖管道的热膨胀,当利用管段的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未设补偿器。

不少工程设计,风管弯头不标注曲率半径,风管渐扩或渐缩不标注收缩角等,导致施工无法保证工程质量。空调通风管道设计与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①(b为风管宽度),如曲率半径过小或采用直角弯头时,应设导流叶片。②风管的变径应做成渐扩或渐缩形,其每边扩大收缩角不宜大于30°。③风管改变方向、变径及分路时,不应过多使用矩形箱式管件代替弯头、渐扩管、三通等管件;必须使用分配气流的静压箱时,。④弯头、三通、调节阀、变径管等管件之间间距宜保持5~10倍管径长的直管段。⑤风机入口与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