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副肿瘤性天疱疮.ppt

格式:ppt   大小:6,579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副肿瘤性天疱疮.ppt

上传人:卓小妹 2022/7/17 文件大小:6.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副肿瘤性天疱疮.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副肿瘤性天疱疮
第1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一
女性,42岁。
主因“口腔糜烂2年,CT发现腹膜后占位半月余”入院。
现病史:2年前口腔糜烂,伴全身皮肤散在红色丘疹,当地医院取下唇粘膜活检病理提示“扁平苔藓”,予2004年1月第37期第1卷
第18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一
Castleman病
1956年由Castleman首次报道并命名,又名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临床上根据肿大淋巴结分布和器官受累情况分为局灶型(localize Castleman disease,LCD)和多中心型(multicentric disease,MCD)。
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近年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多集中于人类疱疹病毒8型感染、抗原呈递细胞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调节异常等方面。
张仪 李甘地 刘卫平,castleman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年12月第34卷第12期
第19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一
病理
病理可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和混合型。
透明血管型约占80%~90%,浆细胞型约占8%~10%,混合型罕见。
第20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一
透明血管型
第21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一
浆细胞型
许建芳 胡锡琪 周燕南 宿 杰,Castleman病16例临床病理分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2 Aug,18(4)
第22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一
流行病学
联合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1984.01/2008.05发表的文章,以Castleman病和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202篇文章,737例CD.
结果:737例患者中男女比1:1.01。平均年龄
40.4岁,74%分布在华东和华北地区。
局灶型471例,发病部位最多在纵隔190(40.3%),其
次是腹部118例(25.1%,其中发生在腹膜后36例),颈部100例(21.3%),63例(13.3%)发生于腋窝、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或盆腔、咽部等位置.
多中心型266例,发病部位在多个位置,多个淋巴结同时或依次发病,其发病的主要部位与局灶型相似.
刘宁,邱法波,李奉达,Castleman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年10月28日
第23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一
临床表现
LCD局限于单部位的淋巴结,很少有全身症状,患者临床症状隐匿,少数因肿瘤巨大而出现压迫性症状,Castleman病本身可不造成患者的自觉不适,但当发生在PNP患者,临床上出现特有的症状与体征。
刘炜炜 葛春林 陈旭春 李建华 任 玲 李 璇 王坤,12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国肿瘤临床,2010年第37卷第20期
第24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一
临床表现
MCD表现为累及外周淋巴结的多部位淋巴结肿大,是一种全身性的淋巴结病,常伴有多器官、多系统的异常,常表现有副肿瘤综合征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淀粉样变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淋巴样间质性肺炎血管炎干燥综合征皮肤改变等 。
临床上表现为发热、盗汗、乏力、恶心呕吐、体重下降、周身水肿、胸腹水及皮肤改变等。
第25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一
CT表现
Castleman病的 CT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透明血管型具有相对特征性CT表现,包括:(1)沿中轴淋巴链分布的边缘不规则或模糊的孤立巨大的软组织肿物;(2)增强CT呈显著持续强化特征,内部多有多形状非坏死性低密度影和特征性分支状钙化影;(3)病灶周围多由高强化的子灶和扩张的滋养血管影。
浆细胞型由于血管成分较少,强化常不显著,诊断较为困难,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
王仁,贵霍萌, 王丹丹等,胸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特征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年11月第44卷第11期
第26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一
特征:钙化
王仁贵 那佳 宾怀有等,局限Castleman病特征性钙化的CT表现和病理学对照,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年4月第36卷第4期
第27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一
第28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一
第29页,讲稿共40张,创作于星期一
原因
伴钙化的病灶,其中央区增生的小血管管壁增
厚和管腔变窄,并有明显的玻璃样变性、大面积硬化和纤维化等退行性改变,钙质沉积则在此病理基础上发生;并沿小血管的走行呈阶段性分布,部分钙化灶融合成较大的钙斑。
文献报道Castleman病合并钙化发生率为5%~%。
第30页,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