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亭湖区菱角-茼蒿水旱轮作绿色生产模式.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亭湖区菱角-茼蒿水旱轮作绿色生产模式.doc

上传人:dt83088549 2022/7/17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亭湖区菱角-茼蒿水旱轮作绿色生产模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亭湖区菱角-茼蒿水旱轮作绿色生产模式
摘 要:菱角、茼蒿是深受盐城人民喜爱的时令食品,进行菱角-茼蒿水旱轮作栽培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兼有绿色生态效益。本文总结了此两种作物水旱轮作的具体栽培技术,包括种植模式、模式特点,效角生长。播种前将菱种洗净,再用20%三环唑粉剂750倍+50%多菌灵粉剂600倍混合液浸种30min,每亩均匀撒播250kg-300kg左右。出苗后可根據苗情移密补稀。大棚菱角适栽期为二月初至三月底,为提高效益可提前至1月底。在棚内四周垒50cm高田埂,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kg作基肥,耕翻耙平;移栽前10d在棚内蓄水,保持浅水层 10-20cm,闭棚升温。移栽时,将育苗棚里的菱角植株小心连根拔起,尽量少伤根系,首尾一直放在容器中,保湿运送至移栽区域,当天起苗当天栽完,以提高成活率、缩短缓苗时间。在大棚中央区域以行距2m,穴距1m、每穴3-5株移栽,将菱角幼苗基部的根系轻按入泥土中,整理菱盘。育苗棚内可保留适宜密度或重新栽植菱角,继续生长。

(1)温度管理。移栽注意通风换气,缓苗后逐渐加大通风、延长通风时间,白天最高棚温控制在28-32℃,夜间保持18-20℃,夜温不能低于15℃。5月下旬外界气温稳定在25℃以上时,可逐步撤除裙膜。10月中下旬气温下降较快,要及时再盖上大棚薄膜,进行秋延后大棚栽培管理。盖棚初期白天通风、夜间闭棚保温,随着外面气温下降,逐渐减少通风时间,直到11月上旬左右棚温低至菱角不再生长时放水清茬。
(2)水位管理。前期以5-10厘米的浅水位为宜,以后随温度,尤其是水温的升高,可逐步加深水位至20厘米,盛夏高温季节则根据田埂高度,尽可能加深水位,以免水温超过30℃而出现“煮花”现象。开始采收后,要结合灌水保持田间水缓慢流动,以促进池水溶氧和菱角根系吸收养分。
(3)肥料管理。菱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肥料种类也应以腐熟有机肥为主,生长期间若出现缺肥迹象,%浓度的尿素液叶面喷施,%的磷酸二氢钾液或45%三元复合肥。
(4)病虫草害防治。由于棚内水位较浅,尤其是前期菱盘尚未长满水面之前,常有水绵(青苔、浮萍)等发生,可采用种养结合模式,也可采用化学方法防治。若有椎实螺发生,可按每亩10公斤茶籽饼粉碎后均匀撒施。
。花后7-10天开始,经常检查棚边菱盘,根据市场需求,采收生食菱或熟食菱。发现部分菱盘上有果实达到采收标准,即应开始采收。前期8-10d采收1次,中期5-7d采收1次,后期8-10d采收1次。从行间开始,拨分菱盘,逐盘检查采摘,同时注意清除变种和不结菱的菱盘。严格按照“轻提盘、轻摘菱、轻放盘”的要求,采摘所有符合要求的菱果。
四、设施茼蒿栽培技术
。茼蒿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以保水保肥、排灌良好、土质比较疏松的壤土或沙质壤土为好,-。在菱角采收结束后,及时在田块四周开沟排水,沟深30cm、宽25cm,,沟深25-30cm,以利中间排干水分。待土壤稍干时,进行耕翻,。
。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茼蒿主要有撒播与条播两种播种方法。大棚冬早春栽培茼蒿时一般采用条播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