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达”:“子张问:‘土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
谓达者?’子张对日:‘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
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译文: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
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
“以”,以为,认为。“卑鄙”,同义的并列结构的复合词,这里是中性词。现代汉语里“卑
鄙”是贬义词了。语言愈发达,词儿所含褒贬义就愈多,中性词就愈少,这是语言发展的内
部规律。“”,《说文》:“犬吠声也”。王箱《说文句读》:“《广韵》:‘猥,鄙也。’别义。” 李
密《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猥”就是“鄙”,自谦之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鄙
人”。“猥自枉屈”,刘备自鄙趋访,当是“自我卑下,枉驾屈就”。“猥自”,使自猥, “猥”
是形容词增加使动用法。或说:“猥,顿也。”《广雅·释言》王念孙疏证:“‘顿’犹‘突’
也。”马融《长笛赋》:“山水狠至。”“猴”,突然。
译文: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让自己降低身份,在驾相顾。
深入不毛。
“毛“就是“苗”。“毛”今读开口呼;“苗”今读齐齿呼,是来自开口呼,古音中随处可见。
又,《说苑·修文》引《春秋传》:“苗者,毛也。”《周礼·地官·载师》:“凡宅有不毛者有
里布。”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宅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即连生长桑、麻之苗的可能也没
有。又,《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经典释文·庄子音义》李注:“发,犹毛
也。”司马注:“北极之下无毛之地也。”“穷发”就是“不毛”,亦即“不苗”,不生五谷的地
方,并非一定不生长草木。一说“不毛”就是现在缅甸北部离我国国境只有一百里的一座古
城,当地少数民族至今还供有诸葛亮像。
译文:深入到连桑麻也不能生长的地方。
不效则治臣之罪。
有人注“效”为“生效”、“成功”,欠妥。“效”当是“尽力”,《汉书·韩信传》:“顾效愚忠。”
《韩非子·三守》:“行私道而不守公忠,此谓明劫。”“不效”,不尽力,上文有“恐托付不
效”。
译文:不尽力,就处治臣仆的罪。察纳雅言。
一些注家都注‘雕言”为“正言”。此说不误。但“雅言”为什么会是“正言”?“雅”,本
来是“乌雅”,鸟名,跟“正”没有联系,这里是“夏”的借字。“夏”,《说文》:“中国之人
也。”段玉裁注:“弓呻之义为大也。”《方言》:“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
谓之夏。”由“中国之人”又转移为“正”为“中”。因此“雅”有“大”、有“正”、有“中”
的意思。“雅”在“疑”纽“鱼”部,“夏”在“晓”纽“鱼”部,“疑”、“晓”旁纽双声,
参见黄焊《古今声类通转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夏夏犹衙衙吾吾雅雅也。”《苟子·儒
效》“居夏而夏”,又《荣辱》“君子安雅”,“夏”就是“雅”。“雅言”就是“大(可贵的)
言”、“正言”、“中(适当的)言”。又,《荀子·儒效》:“用稚儒则千乘之国安。”“雅儒”就
是“正派的儒生”。
译文:审察并且采纳正确的言论。
庶竭努钝。
“庶”,有的注家说是“庶几”,不确。《经传释词》引《尔雅·释言》:“庶,幸也。”郝懿
行《义疏》:“‘庶’又为‘幸’者,犹‘觊’也。”吴昌莹《经词衍释》:“‘庶无悔罪’言‘幸
无’也,‘庶见素冠兮’言‘幸见’也。”“觊”音义同“希”同“幸”。肖统《讲席将毕赋三
十韵诗依次用》:“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希”、“庶”是“互文”。为什么“庶”作“希”、
作“幸”讲?这是假借,今吴语区常州一带“猪”读?,“书”读?,“储”读?。“庶”在
“书(审三)”纽“鱼”部,“希”在“晓”纽“微”部;“幸”在“匣”纽“耕”部。黄焯
《古今声类通转表》指出“审三跟晓、匣相通”。“鱼”、“阳”对转,“耕”、“阳”旁转。王
力《同源字典》:“‘鱼’,‘元’通转,‘微’、‘元’旁对转。”王、黄二位先生书中都有很多
实例。
译文:希望使我尽点儿笨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
熟悉。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我先把诸葛亮的情况,主要是诸葛亮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