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p2p原理.ppt

格式:ppt   大小:349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p2p原理.ppt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7/6/23 文件大小:3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p2p原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什么是P2P借贷
1、P2P借贷的概念
2、P2P借贷的特点
3、形成原因和市场前景
第二章 P2P平台的基本运营模式
1、国内的基本运营模式
2、国内三家典型P2P网络借贷平台案例分析
第三章中国P2P借贷平台的风险以及相关法律
1、P2P借贷平台的风险
2、法律依据
一、什么是P2P借贷
1、P2P借贷的概念
P2P借贷是peer to peer lending的缩写,peer是个人的意思。P2P网络借贷指的是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网络实现直接借贷,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其经营模式主要是搭建第三方网络平台,为有投资理财需求的客户和有融资贷款需求的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借款者可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时间,实现自助式借款;借出者根据借款人发布的信息,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实现自助式借贷。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这也是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
一、什么是P2P借贷
2、P2P借贷的特点
P2P借贷形式和民间借贷在本质上是一样,目前也参考民间借贷的法律进行判定。中国P2P借贷相比传统的银行贷款形式有如下特点
⑴投资门槛低。相比银行和信托较高的投资门槛,P2P信贷投资准入条件非常宽松。绝大多数P2P网站由于推行“小而分散”的原则,使得其参与者极其分散和广泛。借贷者只要有良好信用,即使缺乏担保抵押,也能够获得货款;投资者即使拥有的资金量较小,对期限有严格要求,同样能够找到匹配的借款人。并且每一笔贷款中可以有多个投资者;每个投资者可以投资多笔贷款,这使得具体形式上更加分散,参与群体上更加广泛。
⑵交易方式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借贷金额、利息、期限、还款方式、担保抵押方式和业务发生效率。在该平台上,借款者和投资者的需求都是多样化的,需要相互磨合和匹配。在这种磨合中,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特征(尤其是市场化的利率)和交易方式。此外,P2P借贷业务往往淡化繁琐的层层审批模式。在信用合格的情况下,手续简单直接,高效率满足借款者的资金需求。
⑶风险性与收益率双高。P2P借贷评上的借款者普遍是不被传统金融机构接纳的,其往往缺乏有效担保和抵押,对贷款产品的需求特征个性化,甚至可能是传统金融机构筛选后的才次级客户”,故愿意承受更高的利率获得贷款。另一方面,P2P借贷平台和投资者也面临高成本的线下尽职调查的缺失或者不够细致的问题,仅靠网络信息的汇总分析对客户进行信息真实性和还款能力的审核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和风险来源。
⑷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在P2P借贷中,其参与者极其广泛,借贷关系密集复杂。这种多对多的信息整合与审核,极大依赖于互联网技术。事实上,P2P借贷形式的产生,也得益于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整合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
一、什么是P2P借贷
3、P2P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
需要贷款融资的人群大致分为三类:大中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人。大中企业一般具有固定的融资渠道以及与各大银行间良好的合作关系,融资问题并不凸显。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根源于中国过去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加上国有经济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导致民营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挤压,另一方面银行以及金融机构融资门槛较高,小微企业贷款需求“短小频急”、缺乏良好担保抵押,难以与银行建立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
个人信贷的主要业务是房贷和车贷,虽然放贷方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但是受制于高成本低效率和风险不确定的问题,银行以及金融机构涉及这一领域的业务较少。
总体而言,小微企业和个人信贷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错综复杂,具体的实际情况也有迥异,但其共同存在的问题大致为:数量众多但地域分散,需求多样化,信息高度不对称,贷款业务处理成本高效率低。小微企业融资和个人信贷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但是目前金融机构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和精力在这个市场上。这也就意味着小微企业融资和个体经营消费贷款领域有着庞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中产阶级以及富裕阶层逐渐增多,对财富管理有着巨大的需求,而目前中国极度缺乏相应的财富管理服务。据福布斯和宜信公布《2013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中国私人财富快速增长,。其中,可投资产在10万~100万美元的大众富裕阶层迅速扩大,2012年年末达到了1026万人。大众富裕阶层的财富保值需求强劲,并普遍追求中低等风险,目前最青睐固定收益类产品。P2P理财产品恰好合适。
P2P本质上是金融,目前P2P市场还处于诸侯割据的局面,未来市场竞争中能胜出的必定是股东实力强大,资本实力强大,公司治理规范,风险管理能力强的公司,或许会出现下一个阿里巴巴。而那些独立的资源北京实力较弱的,不注意风险管理的P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