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从吉利并购沃尔沃说起.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吉利并购沃尔沃说起.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的东西 2022/7/1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吉利并购沃尔沃说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吉利并购沃尔沃说起
王跃生 后发大国对外投资模式明显不同于既有跨国投资模式,这是确定无疑的。它是否走得通,是否能形成一种具有一般意义的发展道路,尚不得而知,需要得到理论和实践的证明。

不久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将自身的产品系列、技术基础、企业形象、知名度等大幅度提升。
其三,投资过程得到政府或其所属机构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从政策、法规、融资、外汇,到税收、人才、信息以及舆论。后发国家大多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成熟,政府在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支持是决定一项经济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吉利汽车虽是典型的民营企业,与政府的联系程度弱于国有背景的企业,但作为民族汽车品牌和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代表之一,其海外投资行为仍然关乎民族产业与国家利益。吉利收购沃尔沃,显然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政策、信息、融资、财税、舆论等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据报道,这些支持不仅来自吉利所在地浙江省,而且来自北京、四川等地政府部门。
其四,投资者所处的后发大国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海外投资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后发大国对外投资模式中,即使并购完成后收购方未能进一步发展被收购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甚至难于维持收购前的,但后发大国巨大的国内市场还是足以支撑投资者将并购品牌和产品导入国内,进而获得发展与盈利。海外投资收购行为某种程度上起到将被收购企业本土化的作用。以吉利收购沃尔沃看,中国巨大的国内汽车市场是保证吉利收购后沃尔沃生产经营得以发展的条件。吉利固然希望收购后继续扩大沃尔沃的海外存在,但更希望大大扩张沃尔沃在中国的产量和影响力,包括现有工厂的扩产和计划中将建在北京或成都的年产30万辆新车的新工厂,以中国市场的销售支持沃尔沃扭亏和盈利。
最后,在后发大国海外投资并购模式中,虽然投资者希望充分利用海外的技术等优势,实现优势的逆向转移,但收购者与被收购者巨大的落差,还是有可能使两者难于在短期内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于是,收购完成后两者仍平行独立运行,互不交叉,互补干扰,形成“一国两制”式的企业格局。这一点也与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策略吻合。吉利明确宣布的:沃尔沃总部将留在瑞典哥德堡,团队基本保持原样,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单独运转,与吉利不发生横向交叉,吉利还是吉利,沃尔沃还是原来的沃尔沃,“两者是兄弟不是父子”。
归纳起来,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新鲜的经典案例,非常有助于我们认识后发大国对外投资与海外并购模式的特征:与传统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理论和实践相左,后发大国的投资/并购者不是待自身竞争优势积累到足以与国际巨头竞争,或者足以制胜于海外的时候才开展大规模对外投资,而是在国际竞争力还很欠缺的时候就开始大规模对外投资;不是通过利用自身相对优势到更为落后或发展水平相近的其他发展中行投资),而是直接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上行投资),超越所谓“周边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不是待(按当今的币值算大概应到五六千、七八千美元甚至更高)、资本相对过剩时再展开大规模投资,而是在还较低,国内尚有大量投资需求时即在政府支持和鼓励下开始大规模对外投资;不是以控制被收购者的劣势资产并以自身优势加以改造为目的,而且通过并购获得更先进的优势资产和垄断资源,通过优势逆向转移建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