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实用中药材栽培技术手册
主编
陈玉库
副主编
姜宗庆
编者
李永
张成
姜宗庆
陈玉库
审稿
陆华圣
目录
芍药 7
一、形态特征 7
(一)根 7
(二)芽 7
(三)茎 8
(四)叶 8
(五)花蕾 8
(六)花 8
(七)果实 8
(八)种子 9
二、生物学特性 9
(一)温度 9
(二)光照 9
(三)土壤 9
(四)水分 10
三、繁殖方法 10
(一)分株时间 10
(二)分株方法 10
(三)分株后管理 10
四、田间管理 11
(一)用地要求 11
(二)栽植规格 11
(三)栽植方法 11
(四)田间管理 11
五、病虫害防治 13
(一)金龟子 13
(二)介壳虫 13
(三)蚜虫 14
六、采收加工 14
牡丹 15
一、形态特征 15
(一)株型 16
(二)根 16
(三)芽 17
(四)分枝 17
(五)叶 18
(六)叶柄 18
(七)花 19
(八)果实种籽 19
二、生物学特性 19
(一)土质 19
(二)土性 19
(三)浇水 20
(四)施肥 20
(五)温度 20
(六)光照 20
三、繁殖方法 20
四、田间管理 20
(一)栽植 21
(二)光照与温度 21
(三)浇水与施肥 21
(四)整形修剪 21
五、病虫害防治 21
(一)叶斑病 21
(二)紫纹羽病 22
(三)茎腐病 22
(四)炭疽病 22
六、采收加工 23
金银花 24
一、形态特征 24
二、生物学特性 25
三、繁殖方法 25
(一)种子繁殖 25
(二)扦插繁殖 25
四、田间管理 25
(一)培土、除草 25
(二)追肥 26
五、病虫害防治 26
(一)褐斑病 26
(二)白粉病 26
(三)蚜虫 26
(四)尺蠖 27
六、采收加工 27
红花 28
一、形态特征 28
二、生物学特性 28
三、繁殖方法 28
四、田间管理 29
(一)中耕追肥 29
(二)灌溉 29
(三)打顶 29
(四)轮作倒茬 29
五、病虫害防治 30
(一)锈病 30
(二)根腐病 30
(三)黑斑病 30
(四)炭疽病 30
(五)钻心虫 31
六、采收加工 31
葫芦巴 32
一、形态特征 32
二、生物学特性 32
三、繁殖方法 32
四、田间管理 33
(一)选地整地 33
(二)除草追肥 33
五、病虫害防治 33
(一)白粉病 33
(二)菌核病 33
(三)地老虎 34
六、采集加工 34
黄蜀葵 35
一、形态特征 35
二、生物学特性 35
三、繁殖方法 35
(一)种子繁育 35
(二)苗钵移栽 36
四、田间管理 36
五、病虫害防治 36
六、采收加工 36
杜仲 37
一、形态特征 37
二、生物学特性 37
三、繁殖方法 38
(一)种子繁殖 38
(二)扦插繁殖 38
(三)根插繁殖 38
(四)压条繁殖 38
四、田间管理 38
(一)选地、整地 38
(二)苗期管理 39
(三)定植 39
五、病虫害防治 39
(一)根腐病 39
(二)立枯病 39
(三)小地老虎 40
(四)蛴螬 40
(五)蝼蛄 40
(六)叶枯病 40
(七)角斑病 40
(八)豹纹木蠹蛾 41
六、采收加工 41
半夏 42
一、形态特征 42
二、生物学特性 43
(一)温度 43
(二)湿度 43
(三)光照 43
三、繁殖技术 43
(一)块茎繁殖 43
(二)珠芽繁殖 43
(三)种子繁殖 43
四、田间管理 44
(一)选地整地 44
(二)浇水 44
(三)培土追肥 44
(四)摘蕾 44
五、病虫害防治 44
(一)叶斑病 44
(二)红天蛾 44
(三)球茎腐烂病 45
(四)蚜虫 45
(五)菜青虫 45
(六)病毒病 45
六、采收加工 46
决明子 47
一、形态特征 47
二、生物学特性 47
三、繁殖技术 48
四、田间管理 48
(一)选地、整地 48
(二)间苗、定苗 48
(三)中耕除草 48
(四)追肥 48
(五)排灌 48
五、病虫害防治 49
(一)灰斑病 49
(二)轮纹病 49
(三)蚜虫 49
六、采收加工 49
番红花 50
一、形态特征 50
二、生物学特性 51
三、繁殖技术 51
(一)分球繁殖 51
(二)播种繁殖 51
四、田间管理 51
(一)整地 51
(二)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