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发热的护理.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发热的护理.doc

上传人:brozn 2022/7/1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发热的护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发热的护理
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或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是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即为发热。℃,腋下温度超过37℃,直肠内温度超过37。6℃,或24h体温波动在1发热的护理
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或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是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即为发热。℃,腋下温度超过37℃,直肠内温度超过37。6℃,或24h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认为发热.
按照口腔温度的上下,临床分度为以下几种,低热37。4—38℃,中等热度38。1—39℃,—41℃,超高热41℃以上。
临床表现: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顶峰期和退热期。体温上升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温下降,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心率加快;退热时因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高热可出现谵妄、惊厥、昏迷,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护理措施
处理原那么:对一般发热不急于解热,尤其是诊断未明的患者,而是尽快查明病因。对于发热患者给予对症治疗的目的是防止过高的体温造成病理性损害,尤其是体温超过41℃,,应采取隔离措施,以免扩散病原。
搜集一般资料 患者主诉,所处的环境是够空气通畅,室内温度,是否有空调或电扇等降温设备;患者的年龄、年龄、性别、体重和营养状况;有何诱因如受凉、饮食不洁、麻醉、疾病或外伤等;既往史,家庭状况,出汗能才能是否降低等。
观察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智、脉率和体温上升的程度是否成正比。每4h测体温一次,体温恢复正常之后可递减为每天测一次。
评估热型 注意发热程度,理解体温曲线变化,高热还是低热,突然发热还是体温逐渐上升,每天温差波动范围,发热持续及间歇的时间及伴随病症
退热情况 骤退或渐退,自动退热或用药后退热。详细理解用药时间、方法、频率。对使用两种以上退热药物者,理解药物的关系、先后顺序及疗效。对于复方解热药物要理解成分,防止发生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响。
注意观察 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及食欲、汗出等,有无眩晕有无痛处,皮肤有无枯燥,弹性如何,有无皮疹,和大小便情况。小儿应观察有无惊厥发生。
理解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血、尿、大便常规检查,血电解质变化,胸部X线***、B超检查、血沉等.
物理降温 采用冰袋冷敷头部,乙醇温水擦浴或做大动脉冷敷,但高热发抖或刚服过退烧药患者不可冷敷或擦浴。冰盐水灌肠:以0-4℃盐水灌肠,,并严格做好记录及交接班.
舒适护理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减少过多衣被,以利散热。做好皮肤护理,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因发热而发生压疮、感染等。做好口腔护理,遵医嘱给予发热患者吸氧,吸氧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舒适感.
饮食护理 补充体液可以通过静脉或饮食,大量的液体有助于防止脱水或促进新陈代谢产物排出。假设果没有心脏病或肾病的限制,每天液体摄入量为2000-,理解出入量是否平衡。发热期间选有营养、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