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空城计》读后感
《空城计》读后感1
这个故事主要讲解并描述了诸葛亮自失了街亭之后,打算撤离西城县。司马懿带领十万兵马,气概汹汹地向县城靠近。诸葛亮此时手下只有两千多老弱残兵,可是地而后生。
《空城计》读后感4
大家肯定都听说过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吧。今日我也给大家讲讲。
司马懿占据街亭之后,立即率领十五万丈大军直奔蜀军的囤粮基地西城。诸葛亮得到消息,带领几千士兵运粮草。突然士兵飞马来报,魏军已经接近西城。可诸葛亮身边只有两千多个运粮兵。
诸葛亮也明白,自己这点人马是根本战不过魏军。但他知道,司马懿一向多疑,于是确定冒险用计谋迷惑魏军。
他让士兵门把旌旗收起,各自守在城墙的哨位上,并打开四面城门。门口派了二十来个士兵扮成老百姓的样子,清扫街道,自己身披鹤氅,头戴纶巾,由两个小童相陪,坐在盛楼上弹起古琴。
司马懿来到西城门前一看,大吃一惊,城门大开,门口就只有几个百姓在扫地,诸葛亮却坐在城头,弹着琴。他听到调子一点都不乱,心想:诸葛亮一身做事谨慎,绝不会冒险。他肯定在城中设下埋伏,于是立刻令军队撤退。
后来,诸葛亮设的“空城计”成了千古美谈。
诸葛亮真是一个在大敌当前,头脑还非常冷静,有勇有谋的大智者。可这几天来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喜羊羊也同样足智多谋,每次都弄得灰太狼夹着尾巴说:“我肯定会回来的。”我们大家伙也被逗得开怀大笑。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聪慧的人。
《空城计》读后感5
《空城计》讲的是自从孔明用草船借箭以后,司马懿总想为曹操打孔明,可是孔明的兵被自己调到其他地方。孔明知道司马懿的心思,用了一个计策,将司马懿骗走了。司马懿后来才明白自己上当了,他心里很佩服孔明。
故事发生在一天中午,司马懿带领二十万大军来攻打孔明。虽然此时城中没有多少兵马,孔明却不慌不忙地叫人们穿上一般百姓地衣服,到城门外边去扫地。大家不明白孔明地心里想些什么。扫了不到一会儿,看着一支大军朝这边行进。大家很惊慌,问孔明有什么事,怎么有一支军队打过来了。孔明说:“你们听我的,不要惊慌,你们接着扫,我把敌人吓跑。”大家一头雾水,只好听孔明的支配。孔明悠然地弹着琴,这让司马懿惊疑不定,以为城里有伏兵,就回去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司马懿性格多疑又不懂得亲自实践,最终功亏一篑。所以我们要亲自实践全部事物,这样做事才踏实。其实司马懿差一点就能战胜诸葛亮,但是他却败在自己多疑的性格上,被诸葛亮骗了。假如他派几百人先进去看有伏兵没,就肯定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所以我们要学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知行合一,才能真正驾驭本事。
《空城计》读后感6
我喜爱看历史方面的书记,前两天,爸爸又送给我一本《空城计》。
看到书名,我还真迷茫了,《空城计》?什么意思?应当是没有人的城市里面发生的故事?还是……算了,还是让我看看吧,猜不出来。
哦,原来,故事讲的是,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锋官马谡误失街亭,致使前线大军节节受困。情急之下,孔明决意退守汉中。大军尽去,时孔明身边只剩五千兵马驻守西城县。一日,忽接探马飞报,说魏国大将军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正望西城蜂拥而来。这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驻城的五千兵马也已分出一半运粮去了。众官听罢尽皆失色,唯孔明镇静自若,当即下令将旌旗躲藏起来,城门四开,每门分派二十军校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其余士兵不得妄出,不得擅自高声喊叫。一切打算就绪,孔明引二童携琴登上高楼,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好一副闲情满意!
司马懿引兵来到,远望城上孔明端坐城楼,笑容可掬,旁若无人,大感不解。整个城池宁静一片,就跟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看此情景,若换了旁人,大可无所顾虑,大手大脚的引兵浩浩荡荡杀入城中。说不定诸葛孔明早已授首就擒。可偏偏是司马懿,生性多疑,不由分说便下令退兵。孔明遥望魏军远去,抚掌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