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高家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1 综合说明
工程概况
丰都县高家镇防洪工程包含3条排洪渠,该镇滨临长江,建筑依山而雨设计参数成果见表1-1。
表1-1 各历时暴雨设计参数表
运用资料
T(h)
1/6
1
6
24
丰都气象站
H(mm)
Cv
Cs/Cv
查《手册》暴雨
H(mm)
Cv
Cs/Cv
2、设计洪水计算
本次洪水计算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
a、流域特征参数:在1/2000地形图上量算得各场镇各排洪渠流域特征参数。见表2-1。
b、暴雨参数:设计雨力Sp及暴雨公式指数n,由设计暴雨成果按《手册》中相应公式计算。
c、产、汇流参数:产流参数μ根据本流域实际情况采用《手册》中的盆地丘陵区公式计算,即μ=,Cv=,Cs/Cv=;汇流参数m由流域特征参数查《手册》分区综合公式进行计算求得。计算成果见表1-2。
表1-2 排洪渠设计洪水成果表
渠道名
资料来源
各频率设计洪水(m3/s )
1%
2%
%
5%
10%
20%
50%
1#排洪渠
丰都气象站
《手册》查值
2#排洪渠
丰都气象站
《手册》查值
3#排洪渠
丰都气象站
《手册》查值
3、洪峰流量合理性分析及成果采用
由表1-2可看出,在洪水频率为10年一遇时,用《手册》暴雨参数推算出来的成果比用丰都气象站暴雨资料计算出来的成果大,从工程偏安全角度考虑,本次防洪工程设计洪水采用《手册》暴雨资料按推理公式法计算的洪水成果见表1-3。
表1-3 排洪渠设计洪水成果表(推荐成果)
渠道名
各频率设计洪水(m3/s )
1%
2%
%
5%
10%
20%
50%
1#排洪渠
2#排洪渠
3#排洪渠
工程地质
工程区地处长江沿岸,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与川东褶皱山地交接处,山脉呈NE-SW向展布,为中低山及丘陵地形。主要分布迭瓦式单面山、鞍状残丘、宽缓斜面、深窄沟谷等众多微地貌单元。区内岩性为一套海相~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和内陆湖相碎屑岩。区内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东南褶皱束垫江坳褶带内,由一系列不对称的背斜、向斜组成。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抬升,抬升~相对稳定~抬升交替,形成多级夷平面。
工程区主要出露侏罗系中统上统遂宁组(J3S)地层和第四系冲积、残坡积、地滑堆积及人工堆积。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的规定,查出该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
本工程场地内无断层通过,没有发现破碎带,对新近填土用支挡结构治理后,场地整体稳定,适宜本次拟建采用的排洪箱涵和挡墙结构治理的工程措施。
工程任务和规模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高家镇位于长江南岸,距丰都县新县城20km的江边处,是丰都东西区域经济、文化和物质集散中心,是涪陵、丰都、万洲、黔江、石柱的水陆交通要道,是长江沿线少有的深水港之一,是重庆唯一停靠长途客轮的镇级码头,是具有500多年的历史的古镇。区位优势独特,水陆交通便利,商贸经济发达。
全镇依山而建,设有排污管道,但镇后山势陡峭,坡面大,遇暴雨时雨水汇集快,具有陡涨陡落特点。全镇原设有雨水沟,但断面小,多处由于居民房屋修建,而堵塞,长期没有清淤,沟中淤积大量的生活垃圾,导致洪水来袭时,排洪不畅,混合生活垃圾的洪水四处漫溢,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带来出行不便,甚至大洪水时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给高镇的经济发展带来制约,严重影响全镇的形象。因此防洪治理是迫切的,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本工程是解除高家镇移民集镇防洪安全隐患的需要,是改变环保卫生的需要,治理是必要的。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本工程位于城区边缘,施工条件优越,施工用水用电及施工交通条件良好。
高家镇防洪工程,是防洪保安除灾的公益性建设,城区人民群众要求强烈,因此工程的实施能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
项目施工建设,无需高新技术作业,只需要一般性建筑工人和民工,因此项目建设,在施工技术方面可行。
丰都县是国家级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丰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