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元代医学教育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元代医学教育研究.docx

上传人:麒麟才子 2022/7/19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元代医学教育研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元代医学教育研究
8
摘要:元代的医学教育在中国古代医学进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元朝政府对医学教育的重视,医家社会地位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元代官方医学教育和民间医学教育的争论,初步呈现元代医学数来自民间主要是民间医家的医术大多是数代相传,医术超群;来自医同学少是和元代医学学校的地位有关,它的定位是普及教育基础医学,况且在校学有限;而科举取士少则是由于元朝科举考试进行的次数少,录用的人数自然就少。医学同学主要来自于各地的医户,还有就是开设药铺或在各地行医人家的男性成员。除上述来源外,平常百姓家中,如有品德端正,情愿学医的也能成为医学同学一员。选拔同学的工作由诸路官医提举司或提领所委派正官一名,和各路医学教授一道完成。

三、医学教育的管理和考核制度

各地医学教育的管理机构是太医院下属的医学提举司。《元史百官四》中记载:“医学提举司,秩从五品。至元九年始置。”太医院医学提举司据高伟的考证就是文献中经常提到的“诸路医学提举司”,他同时还指出《元史》中记载的医学提举司设立时间不精确,应当是至元五年,即1269年。除中央的太医院医学提举司外,元代在各路也设置了其下属的机构,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可参考高伟的《元代太医院及医官制度》一文。文章中提到北方各路设提举,南方设提领;州设提领,县设管勾。不过并不是全国各地都设有上述这些机构,有些地方设立“医学教授司”,这也是医学的管理机构。随着各地医学学校的纷纷设立,政府补充了大量的医学人才进入医学教育领域。在这些保荐的医家中,存在着大量名不符实之人,极大地影响了医学教育质量。元政府对此也有所察觉,在至元二十一年(1284)四月时,御史台奉中书省的札付向上呈报,要求严格选择各路的医学教授,不要任意保送没有才学的人,建议每年对教授、见习同学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是:“每年出十三科的疑难题,呈报太医院转发各路医学教授,令医同学依式每月学习医义一通,年终时造册呈报医学提举司,以考察医同学学习成果。此外,医学教授就所下发的题目解答3道,年终时另行造册,呈报给太医院,以考核其是否称职。”在这此后没有几年,到元贞二年(1296),太医院呈报到,诸路医学提举司制定的十三科拟难医义题目120道,虽然下发到各路医学教授,要求他们依据这些题目教学,到年终进行考核,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发觉“今(切)[窃见]各处教授、学正、学录、教谕人等,连到所业文字,不依官降题目,或远行旧题,或自意立题,不合格法,往往赴院求进,以至泛滥不一,”导致整个医学教育内容特殊混乱。因此,太医院在此时又重申要加强对教授、学正、学录、教谕等人的管理,要求他们“必要于三年以里官降题目内,教授作医义三道、治法一道,学正课医义二道、治法一道,亲笔真谨书写”,由太医院来考校,假如文理相应、治法允当,就依据惯例,医学教授得到升迁,学正则量材擢用。相反,假如不依据官方下发的题目或者虽然是官方题目,可是已经过了三年,按例不得升迁。这次对老师队伍的整顿由于和他们切身利益相联系,取得不错的效果,元代医学教育也渐渐的步入正轨,国家对医学的把握力也相应加强了。这些措施都是试图通过对老师的嘉奖,提高老师水平,没有制定对老师的相应惩处措施,使得“各处学校因循苟且,不能奉承,月试既未进行,课义亦皆卤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