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设施农业发展中农膜使用现状及建议.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设施农业发展中农膜使用现状及建议.docx

上传人:麒麟才子 2022/7/19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设施农业发展中农膜使用现状及建议.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设施农业发展中农膜使用现状及建议
摘要:设施农业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生产技术的快速进展,在现代农业进展实践中,部分群众未能正确使用和处理农膜,导致应对自然灾难的力气降低,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拱棚膜大部分使用期限为2年,少数为3年,进口膜可以使用5~8年,70%的春暖式大拱棚在产品收获后,农户为节省费用,不揭膜或仅在棚体四周及顶部留通风口,翌年直接使用。在揭膜方式上,节能日光温室和钢架棉被棚实行自动卷膜方式将膜卷至棚顶捆扎,其余则为人工揭膜,~。



针对废弃农膜,一般依据破损程度将其裁剪成合适大小掩盖在温室围墙以增加温度;或者将废弃的农膜作为地膜进行掩盖,以达到保温、保湿、除草的目的;对无法直接重复利用的农膜全部当作废品回收处理。在农业生产中实行清源、旋耕、深翻等措施,将覆在地表的农膜进行清理,棚内和土壤中无残留膜,因而不会造成面源污染。
5

2存在的问题



部分节能日光温室和春暖式拱棚在建筑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棚体结构不合理,导致果实晒伤严峻,抵抗大风、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灾难力气差。

。部分土墙外围未做防水处理,受雨水冲刷侵蚀严峻,易导致棚体结构受损,影响设施大棚牢固程度和保温效果。

。标准大拱棚长度为80~100m,跨度为10~15m,单棚面积<[1-2]。农户盲目增加拱棚的长度和宽度、缩小棚间距,导致棚风光积过大,使棚内采光、散热、排水等功能受到影响。夏季升温快,通风措施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棚中部温度急剧攀升,靠近棚顶的叶片和果实易被高温灼伤,果实晒伤率高达10%,严峻时导致果树死亡。棚内昼夜温差小,养分消耗快,果实糖分积累不足,口感和品质差。高温时期,钢管导热性能好、积温高,与钢管接触的棚膜极易被烫伤而造成棚膜大面积损坏;竹竿骨架棚的竹竿因风化和开裂而形成尖锐的锋口,易将棚膜割伤划破。建棚用的钢管排布间距偏大且锈蚀严峻,钢管承受的压力过大,水泥立柱填埋后未准时加固,导致棚体不坚实,抵抗大风、暴雪等自然灾难的力气差。
5



冬季不揭膜会给设施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棚内温度和湿度有利于虫卵越冬,细菌性病害严峻,导致防治难度和成本加大。棚内土壤缺少雨水淋溶和晒垡,肥料和盐分随着水分蒸发向上迁移并积聚在土壤表层,土壤易产生盐渍化、污染物富集[3-4]。发生大风、暴雪等灾难性天气时,棚体受力大、易垮塌,棚膜易受到破坏,往往损失惨重。冬季冷热交替、气候多变,会加剧棚膜老化,从而大幅缩短棚膜使用寿命。

7
3建议

设施建筑不规范、冬季不揭农膜等是设施农业受到损失的重要缘由。农户、专业大户和企业负责人都知道冬季不揭膜会对土壤、棚内小气候产生不利影响,但是揭膜需要大量劳动力,会增加成本,同时一些农户抱有侥幸心理,因而在冬季许多大棚没有揭去棚膜。此后,发生了自然灾难,导致棚体受损,反而增加了成本。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整合涉农资金,鼓舞建设标准化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对建设标准化设施棚体的农户依据建筑费用的1%~%进行补贴;出台扶持政策,鼓舞群众实施技术更新,对棚体实行翻新、加固等标准化改造的农户,依据改造费用的10%~20%赐予补偿,全面提升大荔县设施农业进展水平,削减因自然灾难产生的损失。

。每当发生自然灾难导致设施农业受损和农业减产时,农夫要求政府赐予赔偿,但这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夫需要合适渠道来分担风险,政府也需要合适途径来缓解压力。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政府、保险机构、农户多方投入、共同参与的风险防控体系,能有效规避、分摊损失,是破解资金难题、化解群众冲突、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补贴农夫、农业、农村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
8



聘请省、市、县各级设施农业专家,综合考虑大荔县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环境、作物类型等因素,制定出台设施农业建筑标准和管理技术规范,对棚体布局、骨架材料选择和棚体建设等技术进行统一规定,为设施农业进展供应技术支撑。



一是提倡枣农秋收后准时揭膜,尽量削减设施农业对农作物物候期和生长环境的干扰,有利于果树自然休眠和耕地自我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