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急性肾损害.docx

格式:docx   大小:11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急性肾损害.docx

上传人:niupai11 2022/7/19 文件大小:1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急性肾损害.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急性肾损害
定义
急性肾损害(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最近由肾脏病学家和重症监护专家组成的国际 性组织,针对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提出的新术语。推行这一术语,不仅 可改变eak
肾小管回渗
肾小管阻塞宓肽需

-2
肾性急性肾损害
肾性AKI的病因很多,包括所有可累及肾单位和肾间质的病变(参见图121 - 2)。根据最 初的组织学损伤部位,可将肾性AKI分为小管性、间质性、血管性和肾小球性四类。肾小管细胞 损伤通常被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 ATN)。ATN最常见的原因是肾缺血, 也可由某些特殊的肾***引起。 临床上有多种情况可出现肾缺血,但常见的基本发病机理是肾 血流量减少(见表121 - 1)。从肾前性氮质血症发展到缺血性AKI,可经过四个不同的临床和 细胞学时期,即起始期、发展期、维持期和恢复期。 每一个时期都包括不同的细胞学改变和肾 小球滤过率的动态变化,表现为肾脏对损伤作出相应的反应,以保持和恢复其功能(见图121 - 3)。 起始期标志着肾前性改变转化成了肾小管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其特点是细胞内三磷酸腺苷的严 重损耗。 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当然也存在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的 损伤。 发展期主要发生两项变化,即持续缺氧引起的微血管充血和炎症。 这些改变在肾脏的皮、
髓质的交界处最为明显。 在这个区域,再灌注受限出现白细胞粘附而继发内皮功能障碍。 维持 期在GFR减退情况下,细胞继续进行修复、移行和增殖,以便重建细胞和小管的完整性。最后, 在恢复期细胞继续分化,细胞和器官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同时GFR开始改善。
表121-1 -- 引起缺血性急性衰竭的因素
近端小管的S3段位于肾单位的外髓质层。这个区域对持续灌注不足尤其敏感,容易受损, 进一步缺氧可引起细胞损伤。 在肾缺血的起始期近端小管细胞损伤,表现为顶膜刷状缘消失形 成水泡状,使近端小管细胞内膜失去极性,和细胞间紧密连接丧失其完整性。 随着损伤的进展 存活和坏死的细胞与基底膜分离,进入小管腔最后在小管的末端形成管型。 管型通过阻塞小管 的尿流,使GFR进一步下降。而且,上皮细胞屏障及细胞紧密连接的丧失导致肾小球滤液向间质回 渗以此缓解GFR和小管阻塞的矛盾(图121-2)。
图121-3 急性肾损害的时期。
一玄聲Q'n 起始期
囤表121-1亠引起缺血性急性衰竭的因素*
机制"
致病因素"
血容量不足和低血压*
出血;胃肠道;'O-®'丢失7
有效血管內容量减少"
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肝肾综合征、腹膜炎- •
全身血管舒张/肾血管收缩*
脓毒症,肝肾综合征-
肾脏大血管疾病"
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 手术中动脉被横向夹闭、肾劫脉狭 窄、胆固醇栓子-
肾脏小血管疾病"
麓紊,血管炎\动脉栓塞,询血尿毒症综合症,恶性高血 压,硬皮病,先兆子痫也镰状细胞性贫血,高钙血症,移植
■vVvV- WvVvWvWvW-
排异厦应Q
臆验量减歩"
■P
坏胞素,他克莫司,ACEIs7 ARBs, NSAE:)st造影剂-
ACEIs = neiotensin-convertins enzyine inhibitors; ARBs = ansiotensin-receptor blockers;
NS AID s =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iv drugs, a
肾***既可直接又可间接引起小管损伤。 可直接引起肾小管细胞中毒的常见药物(见表121 -2),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静脉用造影剂和顺铂。其他制剂,如放射性对照染料、NSAIDs 和环胞素可引起血管收缩而使肾灌注血流减少。***和3-羟基-3-***戊二酰辅酶A (HMG - CoA)还原酶抑制剂可引起骨骼肌损伤,导致亚铁血红素性肾小管中毒即横纹肌溶解。另外,某 些化合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析出也可引起肾小管阻塞。 这些药物包括阿昔洛韦、磺***类药物、 乙二醇(草酸钙代谢产物)、氨甲蝶呤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轻链。 值得庆幸的是,并非每个应 用这些药物的患者都能发生AKI,但是有些患者更容易受侵害。一般而言,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低血压和有效动脉血容量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最容易遭受肾毒 素损伤。实际上,在这些高危险患者身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发生率从3-5%上升到了 30 — 50%。继发于肾间质损害的AKI称为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AIN) (见表121-3)。常见药物有青霉素类、头抱霉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