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docx

格式:docx   大小:193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docx

上传人:晗晗 2022/7/19 文件大小:1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与质量控制
概述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是指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在桩关资料和有关规范、标准,对方案选取的参数进行认真的审查。重点审查方案的合理性,技术组织措施的具体性与全面性,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符合性。对于后注浆技术关键是正确制作注浆头,既要使其在浇灌桩身混凝土时不使注浆孔堵塞,又要使其在成桩后能用清水顺利开塞,严格埋设好注浆管,选择合适的注浆泵,配制合适的注浆水灰比,确定合理的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并控制好注浆节奏。因此,对后注浆技术方案的审查应注意其以下几部分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后注浆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后注浆导管应采用钢管,且应与钢筋笼加劲筋焊接或绑扎固定,桩身内注浆导管可取代等承载力纵向钢筋。
桩底后注浆导管及注浆阀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设置,对于d≤600mm的桩,可设置1根;对于600mm<d≤1000mm的桩,宜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置2根;对于1000mm<d≤2000mm的桩,宜对称设置3—4根。
对于桩长超过15m且承载力增幅要求较高者,宜采用桩底、桩侧复式注浆。桩侧后注浆管阀设置数量,应综合地层情况、桩长、承载力增幅要求等因素确定,可在离桩底5—15m以上每隔6-12m于粗粒土层下部设置一道,但对于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宜设于粗粒土层中上部。
对于非通长配筋的桩,下部应有不少于2根与注浆管等长的主筋组成的钢筋笼通底;
钢筋应沉放到底,不得悬吊,下笼受阻时不得撞笼、墩笼和扭笼。
后注浆管阀应具备以下功能:
管阀应能承受1Mpa以上的静水压力;管阀的外部保护层,应能抵抗砂石硬质物的乱撞而不致使管阀受损;
管阀应具备逆止功能。
浆液配比、终止注浆压力、流量、注浆量等参数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浆液的水灰比应根据土的饱和度、渗透性确定,对于饱合土宜采用—;对于非饱和土宜采用—;而对于松散碎石土、砂砾土宜采用—;对于低水灰比浆液宜掺入减水剂,当地下水处于流动状态时,宜掺入速凝剂;
桩底注浆终止工作压力应根据土层性质、注浆点深度确定,对于风化岩、非饱和粘性土、粉土,宜为5—10Mpa;对于饱和土层宜为—6Mpa;软土取低值,一般不超过2Mpa,密实粘性土取高;桩侧注浆终止压力宜为桩底注浆终止压力的1/2;
注浆流量不宜超过75L/min;
单桩注浆量的设计应考虑桩的直径、长度、桩底和桩侧土层的性质、单桩承载力增幅、是否复合注浆等因素确定。通常可按下式估算:

Gc = ap d + as nd
式中 : ap 、 as 分别为桩底、桩侧注浆量经验系数:ap = —;as = —;对于卵、砾石、中粗砂取较高值;
n 桩测注浆断面数;
d —桩直径(m);
Gc 注浆量,以水泥重量计(t)
对于独立单桩和柱距大于6d 的群桩和群桩初始注浆的部分基桩的注浆量,应按上述估算值乘以的系数。
后注浆作业开始前,宜进行试注浆,优化并最终确定注浆参数。
后注浆作业起始时间、顺序和速率应遵守以下规定:
注浆作业宜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