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2021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心得3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心得3篇.docx

上传人:小yi 2022/7/19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心得3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2 —
2021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心得3篇
2021党的百年光芒历程心得3篇 建党节来到,鲜红的国旗随风飘,回想百年,100年的征程是一部血泪史,作为一名祖国未来的栋梁,在现今稳下宣誓,"我志愿参与中国共产党'此时此刻,我心中无比冲动,无比骄傲。我想起了"生的宏伟,死的荣誉'的刘胡兰,想起了大气悲歌、冷静就义的吉鸿昌,想起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周恩来,想起了蜡炬成灰、春蚕到死的蒋筑英这一刻我也陡然意识到了为什么要把党比作母亲?由于这一生我将和她同荣辱、共命运。
我们的党哺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儿女,也曾牺牲了多数的优秀儿女,才使"日月变新天',如今我们母亲生息之地的昌盛兴旺,我们儿女义无反顾,责无旁贷。真正的党员,要挣挣铁骨,耿耿正气;真正的党员,要先天下忧、后天下乐。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4 —
从这一刻起,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就象一滴水融入了长江、大河,去奔向浩翰的大海。在共产党的大集体中奋斗,心灵获得充实,生命变得更有价值。毕业后,我来到上海电力学院社科部工作,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党的教导事业添砖加瓦。在这个优秀分子辈出的海洋里,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因追求进步而来,是为追求进步才来。裹足不前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就意味着被淘汰,唯有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党的百年光芒历程心得2
每每想到七月,总有一番独特的风景。江南,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南湖上的一叶小船,承载了一份特殊的使命。然而就在这烟雨江南,水波轻漾的南湖,12双手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诞生。它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点亮了中国人民前行的道路。
鲜红的旗帜上一把镰刀和铁锤似的图案便是党的旗帜。它凝结了多少人的鲜血与汗水,多少中国人民铿锵的誓言。
回眸党的历程,它是艰辛的,是坎坷不平的。同样是时光的道路,那段光阴却是洒满了鲜血。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铁索桥锁链支支吾吾的声响,言说着往日的艰辛;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残暴的面孔,寒光闪闪的刀,他坚毅地喊出:"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还有监狱中的叶挺,尽管敌人百般_,他却蔑视地说:"人的身躯怎么能从狗洞中爬出!'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4 —
多少像他们一样的华夏儿女,为了争取民族的自由和人民的解放,抛却头颅,洒尽鲜血,奏响了一曲曲英雄凯歌!那个腥风血雨的年头,那些峥嵘的记忆,怎么会忘却,恍若已经深深的铭刻在脑海中,永不褪去。
有人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8年的浴血奋战,1949年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横空出世,东方的雄鸡,开头惊天震地。而今天,中华民族燃烧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复兴之梦,获得了更加坚实的根基。
从2022年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到2022年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告成。从2022年的奥运会,到2022十月一日在_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从2022年亚运会在中国举行,到2022年的天空一号放射告成华夏儿女的劳绩赫然可见。
而这一切,假设没有党的诞生,那么也就不会展现,甚至说,中国这颗明珠,还被层层烟雾所笼罩。
所以,请记住党的历程,将党铭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在不久的将来,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
  党的百年光芒历程心得3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 5 —
从小学开头,在老师的培养下,我学会了东方红,太阳升的美好旋律,逐渐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有口皆知的话,阅读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童年生活的文章,逐渐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喜欢和简朴情感,,我荣誉参与了中国少先队,后来又参与了中国共青团.
那时曾听说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大学生张华勇救落入粪池的69岁老人,,觉得很不值,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为救一位快入土的老人献出了自己名贵的生命,我当时特别想不通,国家花这么多钱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在他还没回报社会的时候就死了,这个代价是不是太高了,但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我的想法逐渐有了改观.
1910年,长江洪水肆虐,剥夺了多数人的生命,摧毁了多数房屋和良田,在这危难时刻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奋战在抗洪前线上,打水桩,垒人墙,扛沙袋,抢救被水围困的群众,有的战士几天几夜没休息,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好做出了巨大付出,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爱.
也在一篇文章中望见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