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抗肿瘤药物的疗效评价.docx

格式:docx   大小:1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抗肿瘤药物的疗效评价.docx

上传人:jiyudian11 2022/7/20 文件大小: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抗肿瘤药物的疗效评价.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tydgk 提交日期:2008-2-1920:48:00|分类:
|访问量:136 一、肿瘤病灶的种类
1、 可测量病灶:
临床或影像学可测双径的病灶。
临床检查可测量的病灶:
如皮肤结节、浅表淋巴结。
影像学检查可测量的病灶:tydgk 提交日期:2008-2-1920:48:00|分类:
|访问量:136 一、肿瘤病灶的种类
1、 可测量病灶:
临床或影像学可测双径的病灶。
临床检查可测量的病灶:
如皮肤结节、浅表淋巴结。
影像学检查可测量的病灶:
肺内病灶,X线胸片至少>10mmx10mm, CT检查至少>20mmx20mm;肝内 病灶,CT或B超测量占位病灶,至少>20mmx10mm。
2、 单径可测病灶:
如肺内病灶,可扪及的腹块或软组织肿块,仅可测1个径者。
3、可评价,不可测量病灶:
细小病灶无法测径者,如肺内粟粒状或点片状病灶、溶骨性转移病 灶。
4、不可评价病灶:
包括:
①成骨性病灶。
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
曾经放射过的病灶且无进展者,为不可评价病灶,但原放射野内如 出现新病灶,则可认为是可测量或可评价病灶,然而不得作为唯一可测得病 灶。
皮肤或肺内的癌性淋巴管炎。
二、WHO测量指标(仅可测量病灶,可评价、不可测量病灶略)
完全缓解(CR):
所有可测病灶完全消失,而且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周后复测证实者, 才能评定为CR。
部分缓解(PR):
双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两垂直径之乘积总和减少50%以上,并在至少4 周后复测证实。
单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50%以上,并在至少4周后复 测证实者。
在多病灶时,PR的标准以上述“总和〃的消退为标准,并不要求所有病 灶均缩小50%。然而任何病灶不得增大,也不得出现新病灶,否则不能评为
PR。
无变化(NC)或稳定(SD):
双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两垂直径之乘积总和增大V 25%,或减少V 50%,并在至少4周后复测证实。
单径可测病灶,各病灶直径的总和增大V25%,或减少V50%,并在至 少4周后复测证实。
然而必须无新病灶出现,并至少经2周期(6周)治疗,才能评定为
NC。
进展(PD):
至少有1个病灶,双径乘积或在单径可测病灶时单径增大25%以上,或出 现新病灶。
新出现胸、腹水,且癌细胞阳性,也评定为PD。
新出现病理性骨折或骨折压缩,不一定评为PD。必须经6周以上治疗 才能评为PD,如在6周内出现病情进展,则称为早期进展。
脑转移的出现,如新出现脑转移,即使其他部位病灶有所消失,也应 认为系肿瘤进展,但医生也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