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沈阳工业博物馆观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69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沈阳工业博物馆观后感.docx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7/6/25 文件大小:69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沈阳工业博物馆观后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走进中国首座工业博物馆 
  车间、工厂,机床、马达、汽车,这些再平常不过的词汇及实物在这里汇聚。令人都想看一看。来到这里。博物馆外观给人新的印象,钢架结构透着工业化的痕迹,是一座典型的现代派建筑。造型简洁明快,富于动感,坚实的长方体建筑在向上高约上三分之一出突然向外张开,像坚定的V字,又像张开的双臂,为工业文明欢呼。
沈阳铁西区素有“中国鲁尔”之称。中国工业博物馆坐落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14号,就是沈阳铁西区的北一马路和卫工街交叉处,由原铸造博物馆(沈阳铸造厂原址)改扩建而成。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是省市区政府联建的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填补了国内博物馆的空白。2011年5月18日奠基开工,整体
建筑采用新老建筑结合的方式。2012年5月18日博物馆一期开发通史、机床、铸造三个馆。二期有冶金馆、重装馆、汽车馆、机电馆、香港馆、车模馆、铁西馆七个馆,并且在完善展馆功能的基础上,开设餐饮、休闲、体验、互动等区域,2013年9月1日对外开放。
进入展馆大厅,迎面是一幅巨大的铜质浮雕,这个铜雕名为《铁流凝变》,长22米,,净重50吨,是目前我国最大工业题材青铜雕塑。浮雕画面表现宽敞的车间、高高的塔罐群、轰鸣的机器、转动的齿轮、纵横交错的管线、飞溅的铁水、热情饱满、蓄势待发的工人等等,场面宏大,气势不凡,以生产为背景,以工人群体为雕像,朝气蓬勃,栩栩如生。工业博物馆依托工业而生,仿佛铁块一般静默而饱蕴能量。所有这些元素均由中国第一包飞流直下的钢水流淌演变而成,展现了中国工业恢宏磅礴的气势。
中国首个工业博物馆——中国工业博物馆中收藏文物年代从商代至今,包括上世纪30年代初的铁西规划图、1900年的中东铁路钢轨、西周青铜盔、春秋时期盔甲、殷商时期铜镜都为如今的馆藏。中国工业博物馆征集的文物来自上海、北京、内蒙古等20多个省区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三级文物10件。目前有1300多件实体文物,上展文物7000多件,分别以文字、照片、实物和数据等再现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 在展览馆,我近距离看到一枚与悬挂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一样大的国徽,它直径2米,用特殊金属材料铸成,庄严神圣。当年,沈阳第一机床厂接到铸造国徽的任务,经过全厂员工的艰苦努力,于1950年10月陆续铸造出67枚国徽悬挂在国家政府部门和重要机关。其中,最大的一枚国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历经60余年风雨沧桑,依然熠熠闪光。
在去往通史馆过厅的墙壁上,是一幅巨大的工人组照。该馆要为工人立传,征集知名工人照片和简历,有尉风英、郭明义等2000张照片在博物馆展出
漫步浏览了通史馆,展厅的门是用钢制的,上面有齿轮等工业时代典型的标志,中间有一条钢制的路,上面写着“走工业化”。厅里展览分为国内外两部分,国际部分做得好些,简洁明快,用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重要历史和科技事件,表明工业化进程。展馆的三分之一介绍了世界工业的发展历程。从工业前奏到蒸汽革命,从电气变革到微电子技术,尽囊展览中。虽然之前对这样一个过程大体上是了解的,但当一幅幅画面和一个个影响世界的名字都来自于
欧洲和美国。再看占据展馆三分之二的中国工业历史,怎能不让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古代中国的四大发现给世界工业文明播撒了火种;鸦片战争的失败才让一少部分中国人知道了工业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