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41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圭圭 2022/7/20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篇1
  一、解题导入,读题质疑
  今天我们学****一首古诗。(板书“芙蓉楼送辛渐”,生齐读)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
  【设计意图】拓展处安排群诗阅读,既对送别诗做一个小结,又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从人物语言、动作中感受人物品质”,围绕书后****题展开学****群诗阅读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主题性阅读,這样的学****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精神。
  古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节奏感、音韵感、画面感、意蕴感都需要反复诵读。朗读,是有方法的,需要字字入目读,教学生读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这是基础;入口入心读,让学生能够读懂诗句的意思;入情入境读,引导学生联系创作背景,体会诗情。读之有层次,在朗读中充分感受古诗的张力与魅力。
  古诗文字简练,但内涵丰富,意味无穷,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感悟,和作者来场穿越千年的对话,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意。
  古诗教学最终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指向学生核心素养,而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有思维的参与。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让美感流淌在学生心中,把文化的种子种在学生心中。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感悟诗人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教学难点:
  抓住“冰心”“玉壶”感悟诗人高尚品格。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对诗游戏。(送别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导入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3、理解诗题。


  4、背景介绍。
  二、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读正音。
  (2)指导读出节奏美;指读、男女生共读。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范读,读出韵脚音调。
  3、生试读,指读。
  4、齐读古诗。
  三、感悟诗歌内容。
  1、自读自悟。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和同桌交流哪些字眼让你看到了送别时的情景。
  2、同桌交流。
  3、课堂交流。
  (1)“寒雨”看出送别时的天气下着雨。
  (2)“夜”“平明”可以看出送别的时间。
  (3)“楚山孤”可以看出诗人送别好友时的孤寂心情。


  四、走进诗人感悟品格。
  1、教学三、四两句,感受诗人高洁的情怀。
  (1)师:芙蓉楼一别之后,辛渐即将回到洛阳,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贬谪?)
  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让辛渐告诉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壶。”这究竟是为什么?
  (2)播放动画
  通过了解了诗人的经历,请再读读这一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板书冰心、玉壶)“冰心”是什么意思?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由此可见,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
  师:多么正直的人,多么高洁的心啊!(板书:高洁)
  (3)补充“玉壶”典故诗句。
  3、归纳主题。
  师:《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一孤一寒,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了诗人高洁的操守。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