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手足口病重症的识别与治疗
重症病例表现
循环系统表现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
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
血压升高或下降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病例
流行季节发病,手足口病重症的识别与治疗
重症病例表现
循环系统表现
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
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
血压升高或下降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病例
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诊断标准—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分离出肠道病毒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升高
面临问题
普通病例预后良好
重症病例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能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合并心肺衰竭则预后差
如何尽早识别重症病例及时抢救治疗?
EV71引发重症的原因
嗜神经性
脑炎、脑干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
呼吸、循环衰竭
原因不十分清楚
神经源性肺水肿
尸检:不支持心源性和肺炎引起的肺水肿
发病机制—神经源性肺水肿
EV71
病毒血症
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损害脑干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儿茶酚胺大量释放
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高
全身血管收缩
体循环血液进入肺循环
神经源性肺水肿
肺出血
肺动脉压增高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皮肤花纹、四肢发凉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
血性泡沫痰
精神差嗜睡
易惊
口腔疱疹皮疹发热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保持高度警惕性
诊治中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有无易惊和呕吐、治疗经过等
查体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心肺体征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年龄:3岁以下
症状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
易惊、肢体抖动、肌阵挛
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
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应仔细检查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体征
呼吸浅促、心率增快
肢体抖动,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末梢循环不良
皮肤花纹
四肢发凉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脉搏浅速
血压升高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化验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高血糖
ALT、AST、CK—MB升高
乳酸升高
血气分析
PaO2降低
PaCO2升高或降低
代谢性酸中毒
胸片
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
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临床分型
普通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循环功能障碍
普通型病例 治疗
门诊治疗
对症治疗为主,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对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家观察,应告知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详细交代观察内容
持续高热
精神差、呕吐
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皮肤花纹、四肢凉
呕
留院观察
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4天以内应留观
留观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留观期间出现符合住院病例条件,应立即住院治疗。48小时内病情好转可解除留观。
重症病例治疗
重型病例————住院治疗 
危重型病例————及时收入ICU救治
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住院治疗
控制颅内高压
限制入量
甘露醇降颅压
~
每次4 ~ 8小时一次
20 ~ 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
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
必要时加用速尿
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甲基泼尼松龙 1 ~2mg/(kg·d)
氢化可的松 3 ~5mg/(kg·d)
地塞米松 ~/(kg·d)
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
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
甲基泼尼松龙10 ~2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
地塞米松 ~/(kg·d)
连用 2 ~ 3天
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总量 2g/kg,分2~5天给予
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头肩抬高15 ~ 30度,保持中立位
有尿潴留时应导尿,禁止压迫膀胱排尿以防诱发脑疝。
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进行相关化验检查
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生化、乳酸
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少数病例可见Q—T间期延长,ST—T改变。
腰穿: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头颅MRI: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