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我们与祖国共成长 我和祖国共成长(五篇).pdf

格式:pdf   大小:776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们与祖国共成长 我和祖国共成长(五篇).pdf

上传人:buzaiwuzhuang123 2022/7/20 文件大小:7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们与祖国共成长 我和祖国共成长(五篇).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耀着璀璨的光芒。
我爱你,中国。
(篇二)
和共和国一起奔跑
3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70 年代,活多人穷,鞋子全靠手缝。
母亲白天在队里跟男人一样插秧挑稻,晚上还要喂猪养鸡,深夜
才有空坐下来,凑着煤油灯给全家人做鞋子。我们姐弟三个钻在一个
被窝里,模模糊糊地看着她用穿着粗麻线的长针一针一针地纳着鞋
底,直至整个鞋底四周都被针线一一纳过成为所谓“千层底”之后,
配上黑色圆口鞋面,一双耐穿的布鞋才算做成。
那时,农村人家做一双新布鞋太不容易了。首先得花钱买布料,
但谁家又有余钱呢?像牛一样伸长了脖子被命运的鞭子抽着干到大
年三十,一家也只能分个十来块钱。所以都是用做衣服剩下的一小块
一小块碎布料来做鞋子。很多人家几年才能请裁缝到家里来做一回新
衣服。特别是我们家,人口多开支大,年年跟大队借债度日,如果哪
年父母给我们孩子做一件新衣服那是要开心半年的。父母更是舍不得
穿新衣新鞋,记得父亲有一双布鞋,其实也不是很新,父亲总是在走
亲访友的时候穿上它一回。办完事一回到家,父亲马上把布鞋脱下用
报纸一包放到柜子里,等下一回作客时再穿。
大热天到了,穿布鞋太闷,又没凉鞋,孩子们索性就光着脚,踏
上被太阳晒得滚烫的地面,不由跳起来,只能踮着脚尖慢慢挪。一不
小心,踩到小石子或尖利的碎砖,就痛得“哇哇”叫。
芦花白,芦花美
芦花开放秋风吹
秋风吹,雁南归
雁南归,冬相随
4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冬相随,冰成堆
芦花靴筒把脚围
芦花靴是那时的过冬“神器”。芦花靴的做法跟草鞋、蒲鞋大同
小异,只是鞋底更厚实、宽大,因此用的力气更大,需要父亲来完成。
在制作鞋帮的时候,要在稻草里面添加些芦花。这撸去了梗子的芦花,
毛茸茸的,有点类似于羽绒,很是柔软。夹着稻草编织在芦花靴的鞋
帮里,堵住了稻草间的缝隙,有效地起到了保暖作用。用来做芦花靴
的芦花也有讲究,一般用中秋前后采摘的芦花,此时的芦花已经开放,
但未开足,用来做芦花靴正好。过了冬至,进入头九,凛冽的**风呼
啸而来。寒潮过来,大伙儿都被冻得缩手缩脚,两只手****惯性地镶拢
在衣袖管里,穿着单鞋的两只脚也会不由自主地惦起脚尖原地小跑起
来。这个时候,父亲的芦花靴就开始成双成对地挂在土墙上了。不能
急着穿,先要找一些干净、柔软的稻草卷曲起来,当做“鞋垫”塞进
靴里,毛糙的靴口则要寻找一些破旧的棉毛衫上拆下来的棉布包好
“沿”起来。不然,脚帮子就会被磨出血泡来。我穿着大头芦靴,笨
手笨脚地到处晃荡。小时候,乡下的田野都是实打实的泥地,降温了,
地面就全冻起来;
太阳出来,冻着的泥路就是烂泥地。穿着芦靴在泥地里艰难走过,回
家两脚都是泥;
下雪了,到雪地里走一走,鞋子袜子完全湿透,回家照例一顿臭骂,
然后两脚翘在脚炉上,在大人的喋喋不休中慢慢烘干袜子,等待下一
场撒野------如今,穿着芦花靴“通通通通”踩过的泥地、跨过的门
5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槛,都变成一种温暖的回忆,永远在心里焐着寒冬。
直到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农村经济质的飞跃,我们农村人脚上的
鞋子也渐渐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农民自己种自己的土地,种地的积极
性提升了,产量年年增加收入也年年增长。分田到户头一年,我们家
就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而且还有了余钱。从此,我们家年年都做新衣
服新布鞋。
农村里的市场也活跃了,市面上各种各样的商品越来越多,人们
穿的鞋子也丰富起来了。供销社的百货商店里还有专门的卖鞋柜台,
有夏天穿的塑料凉鞋,有雨天穿的黑胶鞋,有帆布做的黄跑鞋。当然,
还有价格不菲的真皮鞋。不过,这时候大多数乡下人最喜欢穿的仍然
是布鞋和黄跑鞋,既便宜又好穿。
父亲每天不离脚的一双黄跑鞋已经补了很多次,那天下雨,他脱
下了那双脚底有洞会漏水的黄跑鞋,正好卖灶糖的汉子挑着担吆喝着
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