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刘田各庄镇中学 赵文清
一、教学目的:
1。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学习本文准确、周密、简明的语言特色。
2。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
理清《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刘田各庄镇中学 赵文清
一、教学目的:
1。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学习本文准确、周密、简明的语言特色。
2。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恐龙的相关画面,并讲解: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最重的可达90吨(目前的大象只有6吨),曾以900~1200属类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在地球上曾称霸一时。可在6500万年前,恐龙却灭绝了,只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各样恐龙的化石,那么这些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机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梦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课题及作者)(精品文档请下载)
明确学习目的
(二)走进作者
  阿西莫夫(1920 —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
。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仍然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已300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研讨以下问题:
《恐龙无处不有》,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明确:不是,说明对象是地壳在进展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即“板快构造"理论。
2。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明确:课文通过恐龙化石的出现证明了板快构造理论。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精品文档请下载)
3.“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明确: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此“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合作探究
?有何作用?
明确:(1)举例子 在文章中,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例如,《恐龙无处不有冲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板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说法严谨.
(精品文档请下载)
(2)作比较 例如南极的恐龙的命运和其他大陆上的恐龙进展比较,“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点。”(精品文档请下载)
(3)打比方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