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古诗鉴赏问答模式
中考古诗鉴赏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 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 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意与象;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同学 豪放、笔 婉 、 生 ⋯⋯
答 步 :(1)用一两个 准确点明 言特色。 (2)用 中有关 句具体分析 种特色。(3)指出表 了作者怎 的感情。
答 示例:
春 怨
打起黄 儿,莫教枝上啼。
啼 惊妾梦,不得到 西。
分析此 的 言特色。
答:此 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 化(步 一),“黄 儿”是儿化音, 出女子的 真 憨。 “啼 惊妾梦,不得到 西”用 朴的 言表明了打黄 是因 它惊 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 二)。 非常自然地表 了女子 丈夫的思念之情(步 三)。
第四种模式 字型
提 方式: 一 中最生 神的是什么字? 什么?
提 体:某字 来 人称道,你 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 究 字, 种 型是要求品味 些 的字的妙 。
答 不能把 字孤立起来 ,得放在句中,并 合全 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
每一次回望, 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 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
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 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 全诗的感情基调、 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 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而引发的。所以说它是全诗的关键。
中考古诗词复习概要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
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
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 同时,古诗词鉴赏也是中考语文复习耗时多, 见效少的
薄弱环节。为突破古诗词鉴赏复,
提高语文复习的效率,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作复习思路梳理,并附上训练题。
一、考点要求
1、辨识常识。即记忆和了解一些涉及作者、朝代、作品体裁和文化常识等
的内容。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2、理解诗意。这是从思想内容角度考查理解能力, 包括诗词字词句的理解,
内容的归纳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等。
3、感知形象。要求考生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
物、形象,体会作品的意境、情境,领悟作者的情感。
4、品味语言。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修辞的效
果和诗的节奏韵律等。
5、分析技巧。主要指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
构思等进行分析评价。
二、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
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
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
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