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3园林1班
汪瑞宁
园林绿地系统
—以扬州为例
扬州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
河交汇处,属亚热带
湿润气候区,自然环境优
越,植物资源丰富,
城区至今已有2480多年的
历史,“绿杨城郭是
扬州”、清秀典雅的城市风
貌以及100多处不同
发展时期特色的历史园林
和文物景观,为扬州
城市绿地系统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扬州地图
城市绿地作用
净化空气,提高环境质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提高空气的含氧量。植物的根部吸收水分,通过叶片蒸发到空气中,可以提高空气的湿度。某些植物能够吸收工厂排放的有害气体,从而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某些植物能够分泌杀菌物质,有助于降低空气的含菌量。植物枝叶可以滞留、过滤空气中的尘粒,起着净化空气的作用。植物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热和通过浓荫的覆盖降低地面的热辐射,造成局部地区的温度较低,而周围地区温度较高,这样便会因温差而形成空气对流,可以改善小气候。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
美化环境,满足精神需要以
各类建筑物为主体的城市空间环境,使人感到单调和枯燥。植物以其纷繁的品种、色彩、线条、造型,丰富城市的景观,有利于缓解人们心理上的压力。将各类植物穿插布置在建筑之间和建筑周围,既可冲淡单调、枯燥的人工化气氛,又可烘托建筑的个性,构成人工和自然相融和的空间环境。
城市绿地作用
(二) 1、绿地系统
(1)以“两廊、三片”即南北向江淮生态廊道、东西向仪扬河-夹江生态廊道和邵伯湖湖荡地区、北洲生态区与里下河湿地区区域生态绿地格局为基底,充分结合城市水网格局构建城市绿地系统,突出滨河带状绿地特色,营造“绿杨城郭新扬州”的绿化氛围,并以楔状绿地联系区域生态绿地与城市绿地网络,形成内外衔接、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见图集28)。
(2)以古运河、城河水系、大运河、芒稻河等构成滨河带状绿地网络,在展示历史城区格局的同时,有机联系各类公共绿地。以古运河、北城河、二道河、蒿草河、邗沟和漕河滨河绿地形成环历史城区绿地网络;以古运河、芒稻河等为纽带,联系城市主要的市级公园和区级公园。
(3)楔状绿地:蜀冈-瘦西湖景区跨铁路与北山生态区相连,向西经蜀冈西峰、体育公园、新城西区沿山河绿化等与西部仪征丘陵山区相连;古运河向东经茱萸湾公园与凤凰岛郊野公园相连,向南与长江防护林相连;经廖家沟、芒稻河分别向南、向北与郊野公园相连,形成多个方向深入中心城区的楔状绿地。
(4)合理布置各级公共绿地,结合自然地貌条件和建设用地布局,相对均衡布置市级公园和区级公园。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成果公布
(二) 2、公园绿地
(1)全市性综合公园
规划全市性综合公园8个(见图集28),一般结合水系和自然地貌进行布局,用地规模较大且用地完整。
(2)区域性综合公园
规划区域性综合公园16个,
中部分区规划5个区域性公园
、西部分区规划4个区域性公
园、东部分区规划5个区域性
公园、南部片区规划1个区域
性公园、东南片区规划1个区
域性公园(见图集28)。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成果公布
瘦西湖
个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