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经验总结6篇范文.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经验总结6篇范文.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22/7/21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经验总结6篇范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33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经验总结6篇范文
语文教学工作者要自觉遵守加大力气继续深入。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33
六、下学期设想
教好高中语文课对我而言是个不小的新课题,下学期,我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有经验的同事学****不断提升自己,争取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再经过新的一个学期的努力,不断自我提高,增强学生的语文水平,将会有更理想的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都将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51267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经验总结2
回顾主要教学工作及成效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 (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我在忙碌中收获,在收获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
本学期,我认真重温了《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和学****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认识。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取长补短,力求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以下是我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
一、课前认真备课,积极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并因材施教。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有人文关怀的因材施教,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学生是学****的主人。新课程倡导教师要转换教学角色,由老师的教变为学生主动地学。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认认真真地备课,深入细致的钻研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我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已初见成效。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33
二、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
众所周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多读书。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实践,就无法真正做到能独立读懂一篇文章,也不可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更不可能学到关于写作的一些方法技巧。可以说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的关键。我平时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每天的语文课前的三分钟进行阅读分享,每周五的阅读课开展 好书推荐 佳作赏析 等读书活动,这些活动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也督促学生每天读一些经典、优秀的课外书籍。 有纳能吐 ,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老师指导得当,还愁写不出好作品来吗?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33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本学期我继续重视学生的书写****惯和态度,坚持长抓不懈。有一句古话 字如人面 ,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态度,也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人生态度。通过每天的写字小课对学生进行书写方法指导,平时就引导学生养成提笔即练字的好****惯,在良好****惯的引领下,为其终身发展服务。
四、探索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做到高效课堂。
新课程要求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利用小组合作学****尽量让学生动起来,以求学生始终保持学****兴趣,在教学中,我时而以读代讲,读文自悟;时而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全班汇报中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时而以欣赏、倾听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把握好课堂调控,努力克服课堂纪律涣散的局面,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大提高的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能力培养策略及成效
一、教会学****方法,提高学****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 .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 活 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作的效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 授之以渔 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使知识源于课本而挖掘生活,使教有所用之处,因为教师不是教教材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