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pdf

格式:pdf   大小:54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pdf

上传人:小sjj 2022/7/21 文件大小:5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学生村官创业策划书参考资料 大棚蔬菜种植应用技术
换受到阻碍,
土壤蒸发和叶面蒸腾的水气难以发散。因此,棚内湿度大。白天,大棚通风情况下,棚内空
气相对湿度为 70─80%。阴雨天或灌水后可达 90%以上。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随着温度的升
高而降低,夜间常为 100%。棚内湿空气遇冷后凝结成水膜或水滴附着于薄膜内表面或植株
上。
(2)空气湿度的调控:大棚内空气湿度过大,不仅直接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对矿质
营养的吸收,而且还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发芽和侵染。因此,要进行通风换气,促进棚内高湿
空气与外界低湿空气相交换,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内的相对湿度。棚内地热线加温,也可降低
相对湿度。采用滴灌技术,并结合地膜复盖栽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气
湿度(20%左右)。
4、棚内空气成分:由于薄膜覆盖,棚内空气流动和交换受到限制,在蔬菜植株高大、
枝叶茂盛的情况下,棚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很剧烈。早上日出之前由于作物呼吸和
土壤释放,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比棚外浓度高 2─3 倍,(330PPM 左右);8─9 时以后,随
着叶片光合作用的增强,可降至 100PPM 以下。因此,日出后就要酌情进行通风换气,及
时补充棚内二氧化碳。另外,可进行人工二氧化碳施肥,浓度为 800─1000PPM,在日出后
至通风换气前使用。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在冬春季光照弱、温度低的情况下,增产效果十分
显著。
在低温季节,大棚经常密闭保温,很容易积累有毒气体,如氨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
乙烯等造成危害。当大棚内氨气达 5PPM 时,植株叶片先端会产生水浸状斑点,继而变黑
枯死;当二氧化氮达 ─3PPM 时,叶片发生不规则的绿白色斑点,严重时除叶脉外,全
叶都被漂白。氨气和二氧化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氮肥使用不当所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产生,主要是用煤火加温,燃烧不完全,或煤的质量差造成的。由于薄膜老化(塑料管)可
释放出乙烯,引起植株早衰,所以过量使用乙烯产品也是原因之一。
为了防止棚内有害气体的积累,不能使用新鲜厩肥作基肥,也不能用尚未腐熟的粪肥作
追肥;严禁使用碳酸铵作追肥,用尿素或硫酸铵作追肥时要掺水浇施或穴施后及时覆土;肥
- 3 -大学生村官创业策划书参考资料 大棚蔬菜种植应用技术
技术所有者 陈龙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