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宁陕县城关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主备人:胡 淼    参和者:王小琴 黄志芳 桂文根
【教学目的】
(1)理解、积累写的主线就等于掌握了理解全文的钥匙。(因为回忆录是依第一人称叙写人物的,在阅读时应沿着叙写的主线,如作者描绘了哪些详细的事件,进而把握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品德、气质。)
(2)从记叙的字里行间和作者的议论中,弄清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回忆录的作者常常是带着感情来记叙的,不时还插入议论。)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的散文。
三、整体感知,初识母亲
1。老师导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__________”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并从原文中选择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宁陕县城关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5
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个爱劳动的平凡的人
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的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
2,同学们跳读课文,并给本文可以划分层次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哀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3段)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
第一层(第2—8段)写母亲勤劳简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第9—13段)写母亲朴素的阶级觉悟,她仇恨为富不仁者,支持和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第三部分(第14-17段)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也表达了作者继续革命的决心。
第一层(第14—15段)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化影响。
第二层(第16—17段)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和决心。
四、再读课文,走进母亲
1。、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的。那么回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宁陕县城关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6
①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②同学们再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以小组的形式进展讨论,完成图表。学生代表发言。
时间(段落)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说明母亲的思想品质
③学生代表发言,学生互相质疑,解疑,互相评价。
④师生共同进展小结。
老师点拨:朱德同志得到他母亲去世的消息痛定之后,母亲一生的重要事迹和优良的品德和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就一幕一幕的映如今作者的脑海里.
⑤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谈谈你在这方面的体会。
明确: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装着人民,“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之法,以报答母恩于万一。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再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再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可以过快乐的生活”。文章倒数第二段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和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宁陕县城关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8
⑤小结: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穿插、,但脉络明晰有条不紊.
五、推荐作业
自选题:
1。搜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跳读课文,赏析语言
: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意于平实、寓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
,对课文的语言进展赏析,每位同学准备用“……写(用)得好,写出了……”的句式说一句话。
3。读课文,进展圈点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