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山东高考诗歌集锦.ppt

格式:ppt   大小:207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东高考诗歌集锦.ppt

上传人:mh900965 2017/6/28 文件大小:2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东高考诗歌集锦.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考诗歌专题
边塞诗
(2007)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1)解题指津:做这类题目首先要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对诗歌的理解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仅要观点明确,而且要言之有据,“据”就是对诗歌的分析。答题时首先要用确认语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以本题为例,答题的模式应该是:“我更喜欢……,因为……”
参考答案: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考生回答喜欢“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二句,言之成理亦可。
(2)解题指津: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找出诗歌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突出特点,然后结合对诗句的分析回答。高考重点考查的六种表现手法:(1)衬托:正衬;反衬——动静衬、声寂衬、乐悲衬。(2)各种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对偶。(3)动静结合。(4)虚实结合。(5)色彩的渲染。(6)观察角度的变化。答题步骤如下:(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方法;(2)结合诗句阐释怎么用、为什么用了这种方法;(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了诗人的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答出“对比”给2分,答出“象征”或“借代”给2分。
婉约词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答:
解析上阕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这首词就是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应是一首伤春之作,于春归之景色所引起的一片单纯锐感的柔情。 这首画堂春是写的雨后春天的景色。词的一开头写道:“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读到这句的时候,让人有忍不住的心中一动的感觉,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这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啊,给人一缕伤感,伤感但不痛心。紧接着,作者又进一步描写了雨后的景色“杏园憔悴杜鹃啼”,在这里,作者点明了具体的时间,春暮。杏花谢了,花谢作者只用了憔悴二字,这也正给出了那种内心深处的纤柔和对大自然的怜惜之情。而“无奈春归”四字,正是对上面的一个总结。在发生了这许多以后,作者只用了无奈春归四字来作结。
解析下阕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独捻花枝”,如果说上片是纯静态的描写,是对景色的一个总结的话,那这句就是动态的表现了。“独上”、“独捻”,两个独字写出了一种孤单、落寞的身形。这时,当读者都在猜测独捻花枝后是否该折花归去的时候,作者却出人意表的“放花无语对斜晖”,读到这里,不由心中感叹多多。那些所谓的“花开堪折当须折”、“折来喜作新年看”等等,所有的折花动作,哪怕是描写的再怎么优美,都是那样的粗鲁不堪,放花无语,这才是秦观啊。于是,在这种氛围下,“此恨谁知”,虽然这“恨”字是那样的沉重,这里却显得异常的轻柔。终于知道,因为一句话,再重的字眼也可以变的轻柔啊,因为一个动作,再重的字眼也可以触动人的内心。
答案
⑴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⑵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